作业设计:构筑师生双向奔赴的桥梁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路径
梁慧明
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31
一、素养导向的内容设计:奠基能力双提升
作业内容需深度锚定教材内核,凸显语文学科特质。教师应依据单元核心要素与认知难点,设计结构化任务群。通过经典文本深度研读与创意表达实践,实现语言建构与审美创造的融合培育。
首先,作业内容应紧扣教材,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作业内容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撰写随笔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授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天上的街市》一文时,就可以这样布置作业。
(一)基础类:背诵本诗并默写到作业本上。(预估时间15 分钟)
(二)拓展类:练习诗歌朗诵,把握技巧,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准备在课堂朗诵展示。(注意制作PPT)(预估时间:15 分钟)
(三)技巧类:
(A)写作,字数不限
运用联想和想象,以诗歌形式描绘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可选择月亮或者星星)(依托现实发散思维,注意修辞的运用)
(B)阅读作者的另一首诗歌《天狗》(要求分析的内容用 PPT 呈现),再次感受作者的诗歌语言与情感之美。查阅课本及其他资料,课上展示。
其次,作业内容应关注考试要求,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历年考试真题和考试大纲,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帮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开放性的作业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九年级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把历年同城市或同一年各市地的学考真题、模考题进行汇总,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少量练习。课下,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题复习课作业就可以这样设计:
(一)基础类 : 限时完成两组 10 道学考题,A 层圈出错误、改正并标好错误类型。B 层圈出错误并改正。(二)挑战题: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出一组选择题。
二、多元驱动的形式设计:激活学习新动能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作业。例如,利用 PPT 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完成作业;或者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在线作业和测试,让学生在线完成作业并即时查看成绩和反馈。
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例如,国庆放假时可以和父母共赏一处美景或者共看一部电影。如实在空格填写:我和父母一起 _,我的感受 __。元旦时,请用合适的方式定格自己与家人一起“辞旧迎新”的幸福瞬间。(照片、PPT、视频、剪辑软件等均可)请给去年和新一年的自己各说一句话,或总结,或期许。还可以同时致去年的我:致新一年的我:。这些实践性作业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外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生长型反馈设计:构建教学共生体
作业反馈是作业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反馈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促进知识的落实。在反馈设计时,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亮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以作业本为媒介和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书面交流的方式也非常重要,作业批阅中一句简单的鼓励性用语就可以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这个角度上来书,我们要重视作业的批改与反馈。
其次,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面谈、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这种互动式的反馈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结论:走向协同共生的新生态
作业设计改革是新课标落地的关键支点。通过内容的结构化重构、形式的项目化改造、反馈的对话性升级,构建起 " 设计 - 实施 - 评价 "的闭环系统。这种以作业为纽带的新型教学共同体,不仅促进素养与能力的协同发展,更催生出师生精神共鸣的教育新生态。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差异化作业库建设及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推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