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找准症结, 对症下药

作者

夏金明

上饶市广丰区南屏中学 334600

引言

初中物理是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的起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决定作用,能够让学生学到自然方面的科学道理,还能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动手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部分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的存在,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妨碍学生发挥主动性以及创造力。因此,分析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是现阶段教师需要应对的严峻问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弊端: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差距。物理知识是基于生活实践,但在授课时,许多教师只是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教学,而在传授中很少对学生予以引导,如何联系生活,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这使得学生虽记住了物理概念与公式,却不能用于解释或者解决生活现象,也无法用物理知识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其教育方式依然十分单一,绝大部分的教师还是一味地使用课堂讲授教学,学生被动吸收,学生缺少自己探究思考的空间。固定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让学生爱上物理,对学生物理思想和创造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策略

(一)紧密联系生活,提升知识实用性

物理学科本质上与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到高科技产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原理。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贴近,让物理教育回归生活,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初中物理“摩擦力” 这一章节为例。我们可以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回忆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接触感受,思考为什么在冰上走路更容易滑倒。在深入讲解部分可以通过介绍鞋子底下设计的花纹原理,即如何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从而使人能稳定行走。在讲述了相关知识之后,让学生寻找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增大或者减小摩擦力的知识。经过学生们的认真查找,发现自行车的刹车装置是通过增大作用在它上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实现制动;而行李车的轮子把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将摩擦力减小下来,方便推行。因此,当学生们学会“摩擦力”这一概念时,能很好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深刻体会到摩擦力的重要性,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大大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学习效果[1]。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探索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独立思考、实践操作中学习、提高。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教师先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有没有关系?请学生们大胆猜测,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电源、小灯泡、电流表、导线),考虑如何连接电路进行测量。当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后,教师安排其做实验操作并记录各个位置电流表值,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验数据讨论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发言。通过数据分析与分析,学生总结出在串、并联电路中通过各点的电流均相等的规律。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进来,自觉主动地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测、计划实验并进行实验、得出分析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是使学生不仅获取物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究态度的良好途径。

(三)利用多媒体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资源能够提供具有表达能力的资料,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能够以一种有机的形式结合,从而使得抽象的物理现象形象起来,复杂的物理变化生动起来,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分子热运动”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为学生理解掌握是教学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将每一个分子形象化为一个小球,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子运动剧烈程度高低的变化。学生们可以直接地感知到分子的微粒随着温度升高而越快,运行的径迹越杂乱。[2] 对于扩散,学生们借助于观看视频熟悉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的过程,进而观察到硫酸铜溶液与水之间的扩散现象,亲眼目睹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的过程。学生能看到,温度升高后,代表分子的小球运动速度加快,运动轨迹更加无序。扩散这一概念,通过影像展示二氧化氮气体扩散过程和硫酸铜溶液与水之间的扩散现象,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动的。例如,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距离、作用力的大小比较,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获得和记忆这些知识。多媒体能够把抽象难以理解的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转变成形象直观的图形、动画形式,能更加容易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障碍,从而可以有效的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尽管当前教学存在教学与生活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但通过紧密联系生活、运用探究式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等策略,能有效改善教学现状。教师应关注学生需求与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京玉 . 找准症结 , 对症下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29):131-131

[2] 黄志敏 . 找准症结 , 对症下药——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新课程 ( 下 ),2018(4

[3] 丁桦华 . 找准症结 , 对症下药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 学生版 ),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