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延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邢乐乐

内丘县中医院 河北邢台 054200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促,致死风险极高。近几年,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和行为习惯也变得越来越差,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数也随之不断增加,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疗效获得认可,安全性高,但此疾病治疗过程十分漫长,任何因素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比如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不到位等,甚至还有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因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2]。传统护理模式可为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基础的护理服务,但护理服务不够全面,也不能延续至院外,因而无法于长期治疗期间提供持续的护理服务,而延续性护理能克服这一缺陷,为患者提供可持续性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3]。为此,本文将对延续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 8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44 例,年龄 37-74 岁,平均为(59.57± 4.26)岁,24 例男性、20 例女性,发病至送院时间 3-7 小时,平均为(4.11± 0.76)小时;观察组 44 例,年龄 38-75 岁,平均为(60.68± 4.37)岁,25 例男性、19 例女性,发病至送院时间 2-7 小时,平均为(4.35± 0.89)小时。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技术手段检查,患者疾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次研究有知情权。排除标准:①中途主动退出者;②存在器质性病变及消耗性疾病者;③精神状态存在障碍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信息和资料,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如下:入院后做好口头宣教工作;遵医嘱给患者使用他汀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确保其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常规讲解用药、日常饮食、家庭保健、运动等方面的知识;提醒患者复查的时间。

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行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如下:(1)安排相关科室副主任医生和护师各 1 名,主管护师 6 名组成延续护理小组,反复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分析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的护理措施,定期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2)护理措施:①院内护理:第一日,主动与患者交谈,进入患者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状态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以此针对性地疏导患者的心理,使其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引导患者积极正确地应对疾病治疗过程;第二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宣传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知识,包括疾病带来的危害性、日常生活事项、心态稳定的重要性等,一边口头讲解,一边利用微视频、图文宣传册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患者的认知,使得治疗的心理更为坚定;第三日,针对药物的种类、不同药物对疾病的作用等知识进行讲解,使患者认识到用药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主动配合治疗;第四日,指导患者自我监督,并用视频或图文媒介介绍各类患者自我监督带来的效果,并根据患者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病情制定科学的食谱,确保患者一日三餐营养均衡 ;第五日,由副主任医师带领小组评估患者疾病的危险程度,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为患者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增强患者的运动意识;第六日至出院前,总结护理工作过程,分析不足之处,加以调整和优化,加强健康宣教,密切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学会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方案,记录患者及家属的联系方式和地址[5]。②院外阶段护理:出院 3 个月内,小组成员每月通过电话询问患者的生活情况,指导患者每周运动 3 次,并为患者康复训练提供建议和指导;出院后 3 个月至 1 年,每月打电话或上门访视患者,评估患者的康复程度,帮助患者处理日常困扰,并间隔 90 天告知患者复查的时间,待患者病情逐渐得到稳定控制后可制定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新的运动方案;出院后 1-2 年,小组每月可以微信交流、电话联系或上门访问患者的康复情况,每隔半年联系患者或家属,提醒其复诊时间。复产期间,小组成员需重新分析患者既往的病历档案,并查看患者的日常生活记录,改变患者的康复方案,同时组织座谈会,积极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座谈会,邀请专家讲解健康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其答疑解惑。

1.3 观察指标

①运用自我护理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和自我概念。②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6],包括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躯体受限程度和治疗满意度。③记录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疾病复发、心绞痛、轻微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在 spss21.0 软件内分析研究中的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 s)表示,用 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 x2检验,以 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水平为(21.65± 1.24)分,自我护理责任感为(22.57± 1.18)分,自我护理技能为(22.35± 1.84)分,自我概念为(22.76± 1.24)分,其高于对照组的(17.72± 1.86)分、(18.73± 1.82)分、(18.36± 2.25)分和(19.50± 1.86)分(P<0.05)。详见表 1.

表 1 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x± s)

2.2 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绞痛稳定性为(65.47± 5.58)分,心绞痛发作程度为(68.58± 3.56)分,躯体受限程度为(73.86± 4.47)分,疾病认知程度为(72.69± 5.76)分,治疗满意度为(73.81± 6.34)分,其高于对照组的(60.23± 4.47)分、(61.39± 5.23)分、(68.13± 3.85)分、(67.75± 4.25)分和(65.49± 5.34)分(P<0.05)。详见表 2.

表 2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x± s)

2.3 并发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4.55%,其低于对照组的 20.45%(P<0.05)。详见表 3.

表 3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Θ1

3.讨论

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而要想保障患者有效康复,还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加以辅助。本文在对照组患者中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其结果显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有所提高,而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20.45% ,可见传统护理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但也能暂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仍旧比较脆弱,还会出现并发症风险,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这可能与传统护理的理念息息相关,传统护理主要以疾病为中心,且医护人员总是依据临床经验展开工作,护理人员也习惯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服务,缺乏主动性,所以导致护理效果达不到预♯[7.8] 。而延续性护理则贯彻落实了现代化护理理念,革新了旧的护理理念,可为患者提供全面且可持续性的服务,本文在观察组患者中施行延续护理干预,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4.55% ,其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保障护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究其原因, cong ,延续护理构建了专门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会针对院内和院外的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第二,院内护理针对患者每日的情况进行干预,细致且全面,不仅稳定了患者每日的心态,而且患者每日的饮食、用药、运动等都能得到较好的干预[9];第三,院外护理还分成出院后 3 个月、出院后 3 个月至 1 年和出院后 1-2 年三个时期,制定定期的随访和指导方案,时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互动,将院内护理延续院外,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10]。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显著,值得采纳。

【参考文献】

[1]张亚敏,董香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干预模式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145.

[2]冯思利,陈亚琴,孙海荣,等.急性心肌梗死经 PCI 治疗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533-534.

[3]郭晓岚、赵艾、卫攀、问芳芳."互联网+医护一体"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Ⅱ期居家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空军医学杂志,2020,36(4):325.

[4]杨舜欣.动机性访谈联合家属参与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躯体症状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1):267.

[5]翟文婷,卢芳芳,戴露.路径化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25(021):019.

[6]仲玉芳,甄洁,成红云,等.基于LEARNS 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3):500-501.

[7]梅桂英.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015(023):134-137,145.

[8]段雪梦,刘欣.聚焦解决干预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27(007):046.

[9]朱冬敏,林征,刘洪珍,等.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1):511.

[10]刘莉莉,林平,赵振娟.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00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