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段文斌
兰州新区慧达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 730300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施工阶段是实现工程实体建造的核心过程,是将设计理念、材料设备与施工技术有机结合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任何微小的质量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发现与妥善处理,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工程质量缺陷、安全事故,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施工企业想要在行业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二、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障工程使用安全
建筑工程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的居住、办公、生产等需求,而安全则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耐久性以及各项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设 量标准,能够有效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建筑物坍塌、渗漏、结构开裂等安全隐患,保障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若未严格控制配合比、搅拌时间、振捣质量等关键环节,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后期使用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
(二)控制工程成本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密切相关。一方面,若在施工过程中忽视质量管理,出现质量问题需要进行返工、返修,不仅会消耗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增加工程的直接成本,还会延误工程进度,导致工期违约金等间接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能够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降低返工返修率,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按照计划进度顺利推进,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施工企业虽然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体系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未能根据工程的特点、规模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目标、流程和标准,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另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不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质量管理责任未得到明确落实,出现质量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施工人员是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直接执行者 ,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他们普遍缺乏 化水平较低,质量意识淡薄,对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了解不深入。在施工过程中 往往忽视施工质量,按照经验进行操作,不严格遵守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 些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他们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掌握不够熟练,无法有效地指导施工人员进行规范施工,难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
(三)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
建筑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在施工阶段,部分施工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在材料采购环节存在侥幸心理,选择采购价格低廉、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或者在材料验收环节,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把关不严,导致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用于工程施工。此外,在材料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材料因储存不当出现变质、损坏等问题,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剂量使用,也会影响工程质量。
四、强化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策略(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建立健全科学、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将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及各个施工环节,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 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 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质量管理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质量管理责任落到实处。最后,加强质 体系的运行监督与考核,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运行。
(二)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是提升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施 安全知识培训等。一方面,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 量标准,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加强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提高其专业管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表现优秀的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 营造重视质量、追求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企业应从材料采购、验收、储存和使用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严格的材料质量管理制度。在材料采购环节,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违约责任等。在材料验收环节,应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进场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货,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材料储存环节,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储存措施,确保材料在储存期间不发生变质、损坏等问题。在材料使用环节,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使用,控制材料的使用剂量和方法,避免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五、结论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在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方面仍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以及施工过程质量监控不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升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通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材料质量控制以及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等有效策略,不断提升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规范和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黄秀璇. "试论如何加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善天下} 16(2021):83-84.
[2] [1]鹏飞 宋.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论述."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0).
[3] 卢化锐. "论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应用." {智能城市} 5.12(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