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GIS 的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平台研究
詹庆娟
桃江县交通运输局 413400
引言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港口作为物流枢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港口管理模式在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智慧港口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BIM(建筑信息模型)与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融合,为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探讨 BIM+GIS 的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以期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BIM 与 GIS 技术概述
1.1 BIM 技术
BIM 技术是一种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设工程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它能够为建筑项目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涵盖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在港口工程中,BIM 技术常用于对独立作业区进行平面布置和详细设计,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升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1.2 GIS 技术
GIS 技术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以采集、储存、管理、显示和分析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为核心。它能够处理宏观尺度下的空间数据,提供强大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能力,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在港口领域,GIS 技术可用于管理港口的岸线和泊位数据,为港口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1.3 BIM 与 GIS 的融合
BIM 与 GIS 的融合旨在实现建筑信息与地理信息的无缝对接,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信息链。BIM 技术侧重于建筑单体或特定区域的信息管理,而 GIS 技术擅长处理地理空间数据,两者结合能够提升空间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信息共享与协同,增强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能力,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
二、BIM+GIS 的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平台设计
2.1 平台架构
BIM+GIS 的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平台架构主要包括三部分:规划设计BIM 模型及平台、GIS 分析模型及平台、模型渲染与展示平台。规划设计BIM 模型及平台用于创建和存储港口的三维信息模型,GIS 分析模型及平台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渲染与展示平台则将 BIM 模型和GIS 环境深度融合,实现宏观尺度下的空间数据和微观尺度下的信息模型统一,并进行空间分析、仿真分析、辅助设计和渲染展示。
2.2 功能模块
2.2.1 规划设计模块
在规划设计阶段,平台利用 BIM 技术创建港口的三维信息模型,实现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结构分析和碰撞检测等工作。通过与 GIS 技术结合,平台能够考虑港口的地理环境、周边设施等因素,优化设计方案,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后期出现重大修改,从而减少项目的设计成本和时间。
2.2.2 施工建设模块
施工建设阶段,平台为施工团队提供清晰的三维模型,帮助其进行施工组织、工序安排、施工进度管理和成本控制。通过与施工进度表、物资管理系统的对接,平台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确监控,确保工期和预算的有效执行。同时,平台还能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工艺,提前识别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工和延误。
2.2.3 运营维护模块
运营维护阶段,平台提供关于港口设施各个部分的详细数据,包括设备信息、系统操作、保养记录等。通过 BIM 技术,物业管理和运营团队能够更高效地管理港口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故障诊断和设备维护。此外,平台还能集成港口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帮助管理人员优化港口的能源消耗,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可持续性。
2.2.4 安全监管模块
安全监管模块利用 GIS 技术的空间分析能力和 BIM 技术的信息整合能力,对港口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管。平台能够实时监测港口内的人员、车辆、货物和船舶的动态,结合数据分析自动预警设备故障与违规操作,支持远程可视化指挥,确保作业安全高效,助力管理精准决策。
2.2.5 应急指挥模块
应急指挥模块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提供港口的详细信息和周边环境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支持。通过模拟和分析,平台可以预先规划疏散路线和应急措施,降低灾害损失,提高港口的应急响应
能力。
三、BIM+GIS 的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平台实践价值
3.1 提升管理效率
BIM+GIS 的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平台实现了港口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孤岛,促进了多部门、多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这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沟通成本和协调难度。
3.2 优化决策过程
平台通过空间分析、仿真分析等功能,为港口管理者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管理者能够基于这些信息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3.3 增强安全保障
安全监管模块和应急指挥模块的建立,提升了港口的安全保障能力。平台能够实时监测港口内的安全状况,自动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支持远程可视化指挥,确保作业安全高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平台能够迅速提供应急决策支持,降低灾害损失。
3.4 推动可持续发展
平台通过集成港口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帮助管理人员优化港口的能源消耗,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可持续性。同时,平台还能促进港口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港口建设。
四、案例分析
湛江港徐闻港区客货滚装智慧港口是 BIM+GIS 技术在港口领域成功应用的典型范例。该港口积极引入 BIM 与 GIS 融合技术,构建了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平台,为港口的科学管理与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规划设计阶段,借助 BIM 技术的多专业协同设计优势,打破了传统设计模式下各专业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设计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交互。通过对港口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不断优化,提高了港口设计的合理性与前瞻性。
施工建设阶段,平台利用施工模拟功能,提前预演施工流程,发现并解决了潜在问题,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返工与延误。同时,进度监控功能实时掌握工程进展,确保了工期和预算的有效执行。
进入运营维护阶段,平台提供的详细设施数据,为管理人员提供了精准的决策依据,实现了港口设施的高效管理和维护。此外,安全监管和应急指挥模块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安全保障能力,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降低损失。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湛江港徐闻港区客货滚装智慧港口在生产效率、客户体验、监控监管、信息业务融合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提升,为其他港口智慧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结论与展望
BIM+GIS 的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平台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构建该平台,实现了港口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提升了港口的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增强了港口的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了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 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BIM+GIS 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智慧港口全周期管理平台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港口管理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平台还将促进港口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港口建设,为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 , 李丁 , 林佳瑞 , 等 . BIM 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J]. 施工技术 , 2012, 41(16): 10-17.
[2] 李德仁 , 龚健雅 , 邵振峰 .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 35(2): 127-132+253.
[3] 黄正东 , 翁敏 , 李清泉 , 等 . 基于 GIS 与 BIM 融合的城市设计三维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7, 33(6): 1-7.
[4] 王要武 , 郑宝才 .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 2002(01): 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