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倦怠视角下护理人文素养培育对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卢亚林
三六三医院 610041
引言
在医疗体系不断完善与民众健康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护士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繁重的临床护理、健康宣教等工作任务。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复杂的医患关系以及有限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得护士群体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护士个人身心健康与职业稳定性,也对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现代护理理念从单纯疾病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护理转变,护理人文素养成为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然而,当前护理人文素养培育存在诸多不足,未能充分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此外,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规划能力欠缺等问题普遍存在,制约着护理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探究职业倦怠视角下护理人文素养培育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核心概念界定
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时间工作中发生的一种身心枯竭、情感耗竭、消极怠工及个人成就感低下的状况。护理职业倦怠主要包含 3 个方面:情感耗竭指护理人员在长期工作压力下,长期面对压力繁重和复杂多变的病人需求,情感资源被极度消耗,使患者表现出身心疲惫、毫无干劲的心理状态;去个性化指的是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表现出冷酷无情,缺乏对患者的情感投入,护理患者仅仅为了完成护士的工作任务,未将患者看作是一个有情感需求的个体。护理人文素养主要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具备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技能以及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的汇集与集成,帮助护士懂得患者所要的心理社会需求;人文技能是指护理工作者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所运用的护理技能以及换位思考等能力;人文精神包括护理人员对生命的尊重、对患者的人性关怀以及职业责任感及使命感,属于护理人文素养的核心。
1.2 理论基础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的需求从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护理的职业中,护士的职业倦怠与需求未受到满足有关,如高强度的工作带来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无力保障,社会认可度和职业晋升带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匮乏等。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有尊严与价值并需通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在护理实践中,通过人本主义培养护士的护理人文素养,要求护士需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与需求,即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与护士之间相互尊重;同样,需要护士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成就感,在工作中实现价值自我。在人本主义的指导下,促使护士职业自信心的提升,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从而促其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将整个职业生涯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设期、稳定期、衰退期 5 个阶段,为护士了解其自身的生涯阶段提供理论依据。
二、护士职业倦怠、人文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2.1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
现护士职业倦怠较为常见。在工作负荷上,临床科室往往患者量大,护理量高,护士经常会加班加点完成护士长安排的工作,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比如急诊科、ICU 等,护士不仅要进行复杂护理,而且要不停地进行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此外复杂的关系使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及家属对于医疗服务高要求,往往会出现不满意现象,产生各种纠纷,给护士形成心理压力。
2.2 护理人文素养现状
缺乏有效的护理人文素养培养措施。学生在进行护理学习时,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开设数量较少,而且教学内容没有紧密联系临床,缺乏联系的指导,学生所获得的人文知识不能很好指导其开展的临床工作,而其进入临床工作之后,医院对护士开展的人文素养的培训力度较小,没有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以及考核机制,一些护士工作时只顾及操作的技术性,而不注意患者的心理以及情感需求,缺乏和患者沟通的技巧,不尊重患者,不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给患者提供护理时缺少共情心理。
2.3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部分护士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缺少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以及能力。部分护士工作随意,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做好护士工作就心满意足,工作目标只停留在完成当班任务,不知道自己未来做什么,无职业长远目标。护士在职业发展中往往缺少专业上的指导和扶持,而医院护理管理岗位对护士的晋升标准不清晰、竞争性强,并不能给不同特征的护士提供建议。
三、职业倦怠视角下护理人文素养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探究
3.1 护理人文素养对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
护士护理人文素养可以从不同维度缓解护士的倦怠。护士人文素养从情感上理解患者痛苦的内心,关心、安慰和抚慰患者,情感的投入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的同时让护士感受到职业的成就感,减少情感耗竭的消耗;护士人文素养从人际关系方面讲,他们善待自己、同事、患者和家属,共同协作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人际关系,减少由人际关系造成的压力感。
3.2 护理人文素养对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路径
人文素养可以使护理人员职业目标清晰,职业道路明确。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在认识自身职业过程中,明确护理职业内涵和价值,意识到护理职业并非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产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拥有职业信念。护理人文能力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与患者、同事、管理等相关人员保持良好沟通,在工作过程中逐渐积累人际关系资源,有利于未来职业的转变和晋升等。人文素养可以提升护理人员职业追求境界,鼓励护理人员在护理临床、护理研究、护理教育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增加职业发展的道路。
3.3 职业倦怠在护理人文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间的中介作用
护士职业倦怠在护理人文素养和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中处于中等程度的中介作用。如果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则对工作抱着消极态度,没有足够的从事护士职业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即使有一定水平的护理人文素养,也会没有过多心思去考虑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反之,护理人文素养提高也可缓解职业倦怠,改善护士的职业态度和心理健康,从而重拾护士的职业信心,重新积极地考虑护士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进行适当的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所以护士职业倦怠是护理人文素养影响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中等程度的中介变量,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越低,护士职业倦怠就对护理人文素养影响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促进作用。
结语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职业倦怠视角下护理人文素养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明确了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揭示了三者的现状问题,并深入分析了护理人文素养对缓解职业倦怠、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机制,以及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研究成果为护理教育、医院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未来应加强护理人文素养培育,缓解护士职业倦怠,引导护士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推动护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贤娇 . 基于叙事摄影的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人文素养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D]. 中南大学 ,2023.
[2] 张毅 , 汪健健 , 赵丽萍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培育护士人文素养的思考 [J]. 中华护理教育 ,2018,15(10):793-796.
[3] 冯顺丽 . 高职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育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22(23):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