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哈尔滨冰雪旅游对佳木斯文旅产业发展的启示

作者

赵玉静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54007

摘要:本文将通过分析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原因,从而发现哈尔滨冰雪旅游的主要优势,找出佳木斯在文旅产业中的不足,从而揭示哈尔滨冰雪旅游爆火对佳木斯文旅发展的启示。最后,对其佳木斯文旅行业的提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冰雪旅游;佳木斯文旅;启示

2024年的1月是哈尔滨这座百年老城不平凡的一个月,“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的话题频上热搜。有着“冰城”之称的哈尔滨市,凭借冰雪旅游火爆出圈,成为 2024 年第一个网红城市。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大数据测算,哈尔滨市 2024 年元旦三天假期累计接待游客 304.79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9.14 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元旦过后,哈尔滨市的冰雪游热度依然不减,“冷资源”持续撬动“热经济”,促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发展,让冰雪旅游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哈尔滨冰雪旅游以绚烂之姿,展现在世人眼前,对周边城市文旅产业产生着具大的启示作用。

佳木斯距哈尔滨300多公里,是一座同样具有优秀冰雪资源的城市,相较于哈尔滨的旅游“天赋”,佳木斯同样有着“与生俱来”的旅游资源,坐拥松花江,背靠四丰山,柳树岛是黑龙江第三大岛,与哈尔滨相似,佳木斯拥有季节性、区域性的独特自然禀赋。因此,借鉴哈尔滨冰雪旅游爆火的“独门秘籍”,对于佳木斯抢抓冰雪旅游红利,发挥大山大河的旅游资源优势,塑造冰雪旅游特色,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哈尔滨冰雪旅游火爆原因分析

一是文化积淀,日久传承。作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冰灯节等哈尔滨招牌冰雪项目已持续运营多年,并具有极大影响力,这些品牌运用冰雪语言展示了哈尔滨的城市特质、资源优势、历史底蕴与激情活力。良好的文旅资源来自于厚重的文化积淀。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拜占庭、新文艺运动派和俄罗斯式的典型建筑随处可见,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是人类建筑史上中西合璧的典范;经过哈尔滨人改良的俄罗斯大列巴、红肠是哈尔滨最具特色的食品,吃西餐成为哈尔滨人最浪漫的美食。中西文化交融使哈尔滨洋味儿十足,充满欧陆风情的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哈尔滨火车站、阳明滩大桥、哈药六厂等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这种独有的“洋味儿”和冰天雪地的融合,对南方人来说具有天然吸引力,让游客得以在“北国冰封雪飘,杏花烟雨江南”的“最萌南北差”中探索、体验和理解哈尔滨别具一格的文化。

二是真诚待客,化解危机。从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中的《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到《黑龙江省致海内外游客朋友们的新年感谢信》,真诚回应结合及时响应治理,得到全国游客的一致赞许。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前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在创造“宠客”氛围、优化顶层设计的同时,进行了有效的社会面宣传动员,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各行各业的热烈响应,营造出了无数感人瞬间和众多暖心场景。

三是全员参与,媒体助力。看似突然爆火的哈尔滨,其实早已在社交媒体上蓄势待发,以哈尔滨红专街早市为例,在哈尔滨没走红前,这里就已经开始悄悄蓄力。早在2023年7月份开始,哈尔滨网红人“大全”就开始拍红专街早市。正是这些本地“拍客”们的无心插柳,种下了红专街早市爆火的潜质。当游客们检索哈尔滨的早市,自然而然就看到了这些视频,随即全国各地网红寻迹而来,在镜头中记录下了外地人视角的早市,赞叹声又引来更多的人,一个小小的早市,也就彻底出圈。

从哈尔滨到“尔滨”再到“滨子”,这绝非主流媒体对哈尔滨城市形象IP的塑造和推介,而是社交媒体中短视频创作者对冰城的爱称或昵称。以“南方小土豆”指代江浙闽粤等地的南方游客,以“小砂糖橘”比喻广西幼儿园的孩子,以“小熊猫”喻指四川的小朋友,以“小茅台”形容贵州的中小学生,这些城市传播“萌”化修辞旋即又成为网络中辨识度高、好评度高的游客代名词。这次哈尔滨出圈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社交媒体频繁造梗,刷爆全网。

四是时尚元素,互动体验。北方茫茫冰原所带来的极致感官体验加之数字化文旅为城市增加新的玩法使哈尔滨冰雪旅游大放溢彩。第二十四届冰雪大世界通过“冰雪+创意”“冰雪+数字”“冰雪+艺术”“冰雪+体验”,折射哈尔滨冰雪经济60年发展成就;展示哈尔滨的城市魅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携手《我的世界》,不仅将神奇的方块世界以雪雕形式带到了尔滨,《我的世界》更是将“雪堡银堆砌,冰雕玉做成”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惊喜复刻到了游戏世界里。此次创意联动,《我的世界》不仅用成千上万的雪方块精细复刻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景观,更在冰雪地图内置了多款新奇玩法,让更多云游客足不出户也能体验到冰雪王国的欢乐之旅。在《我的世界》里的方块世界,在还原冰雪建筑让玩家体验一次沉浸式云游客的同时,更在游戏玩法上给玩家带来独一无二的新奇体验。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联手《我的世界》线上线下惊喜联动方块链接现实,“红配绿、花棉布”的地道东北“皮肤”,玉米棒子、红鞭炮、剪纸窗花等典型的东北民俗元素装点着《我的世界》雪雕展区,深受青少年玩家喜爱的游戏角色史蒂夫与爱丽克丝更是成为了大世界一片雪白中为数不多的鲜亮色彩。这场突破次元的梦幻互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尔滨打卡,共同参与冰雪方块的神奇冒险。

二、哈尔滨冰雪旅游爆火对佳木斯文旅产业的发展的启示

第一,提高文旅产业网络口碑,加强网络宣传。如今的网络时代,一个不经意的帖子和一段随手拍的短视频都可能成为消费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动因。人们会分析每个帖子的内容,分析他们的旅游经历,从而为自己的旅游计划提供经验。这些评论和短视频结合了事实、观点、印象和情感,表达了网友的旅游情感,描述了真实的经历,提供了建议,并提供了重要信息,网友们在平台上与其他用户分享这些信息,因而可视为网络口碑(eWOM)在酒店业和旅游业中,游客们十分重视这种体验和情感。如今访问网络口碑,查询旅游攻略已经成为中国旅游消费者在旅游前所做的问题首选。在中国,常见的网络口碑平台有百度贴吧,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

笔者对佳木斯文旅产业的网络口碑进行了调查。以百度贴吧为例,前十页200多条帖子中,涉及到佳木斯旅游餐饮的相关词条仅有共22条,其中提到的关键词如下:老式锅包肉,KTV,洗浴按摩,新开电影院,力佳红肠,烧烤串店,铁西早市,万达剪发,拍日落,20人单间饭店,佳木斯老照片,佳木斯旅游攻略,老专业火锅,佳木斯朝鲜拌饭,佳木斯浪漫景点,傍晚的街道,博物馆,钓鱼,云朵自助酒店公寓,佳木斯夜市。贴吧中有关佳木斯文旅的有效信息占有率较低,网络口碑影响力较弱。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平台亦是如此,可见佳木斯网络口碑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加强网络宣传和名人助阵可有效提高佳木斯文旅网络口碑。文旅相关部分组织围绕主题创作一批优秀新媒体作品,凝聚起网络正能量。让“网络名人”队伍在佳木斯文族产业中发挥了更大正能量传递作用。“网络名人”为家乡代言,为群众发声,积极参与旅游宣传,直播旅游产品带货,“网络名人”还可广泛参与直播带货,以“直播+网红+电商”销售模式,拓宽佳木斯文旅产品销售渠道。

第二,为文旅产业注入情感色彩。过去的经历,目的地依恋、精神体验、享乐情绪或游客收到的信息都可能是游客决定着旅游目的地的选择。KIM在2012年就提出付诸旅游实践的七个维度,那就是享乐主义、提神、当地文化、意义知识参与和新颖性。情绪在游客的认知评估和行为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毫无疑问,旅游体验可以为度假者提供丰富的情绪。

在冰雪旅游情景化体验过程中,游客借助各种外在设施与器材,如滑冰鞋、雪橇、索道等,实现身体与冰雪旅游场的互动,并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等形式建构主体间性的社会过程,成为聚集与释放情感能量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冰雪旅游场地多处于室外过于简陋粗糙,提供的服务和设施却相对简陋,尤其是消费潜力大的“购”和“娱”环节最为薄弱。这导致游客的体验感较差,影响了冰雪旅游的整体效益‌。尤其是很多冰雪项目门槛高,对于一般的游客难度很大,无法有效满足游客的亲身体验需求。要想让游客感受不一样旅游体验,就要从当地的特色美食,当地的文化艺术,传统集市、夜市,特色的住宿方式,自然公园或景区,当地的节日活动和特色文娱,传统服装等等多个旅游元素上做文章,为旅游注入更多文化味,为冰雪旅游融入更多时尚情,吸引大量游客增加情感体验,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三,文旅产业中高科技元素必不可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推动智能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治理‘智慧大脑’、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演艺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以景区、文博场馆、休闲街区等多元场景为载体,结合人工智能、全息影像、增强现实等软硬件技术让文旅消费有了智慧模样。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层出不穷,丰富着人们出游选择的同时,也在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的发展,贵在探索创新和拓展。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不断探索,实现传统文化的年轻化、现代化表达,展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力量。例如,运用VR、AR等交互体验技术,赋能冰雪旅游演艺、文创产品以及冰雪旅游的主题化体验等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发展沉浸式体验型冰雪文化产业,提升冰雪文旅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在数字技术的融入和科技赋能加持下持续推动业态创新,营造出更多文化个性鲜明、旅游体验独特的新场景,更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审美文化需求。运用高科技元素全面升级佳木斯文旅产业,打造文旅数字体验馆,采用数码科技将佳木斯各景区全部数字化还原,让整个景区动起来,活起来。游客们在体验馆内就可一饱眼福整个景区的壮阔。搭配高清4K显示屏按照1:1的比例讲解,波光流转,光影迷离,高科技的方式拉近游客与景区的距离,让游客感受自然风光的神奇与美丽和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景区、文博场馆、休闲街区等文旅场景积极探索“科技+”的道路,通过与科技深度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全息影像、增强现实等软硬件技术,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期待佳木斯文旅产业向着高科技方向做出有益尝试。

最后,建议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来加大科学普及力度,从而对佳木斯区域文旅文化传承发挥积极作用。整合旅游资源优势,深化文体旅融合统筹布局,打造大江大河,青山小岛,渔猎文化,三江福地等的旅游品牌,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推广佳木斯文旅品牌、承办独具特色的佳木斯饮食文化节、制作纪录片等,还可以通过设计艺术与非遗饮食结合来打造黑龙江土地有机食品等衍生文旅产品,这些对佳木斯市地区文旅产业的积极传播和地方文旅品牌的构建大有裨益。

作者:赵玉静,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文系2024年度佳木斯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哈尔滨冰雪旅游对佳木斯文旅产业发展的启示》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2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