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锅炉热平衡分析及节能降耗的优化调度策略
张应荣
530326199110030812
一、引言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的同时,还能将垃圾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然而,垃圾焚烧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浪费的问题,导致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对垃圾焚烧锅炉进行热平衡分析,找出热损失的原因,并制定节能降耗的优化调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垃圾焚烧锅炉热平衡分析
2.1 热平衡原理
热平衡是指在稳定运行状态下,垃圾焚烧锅炉输入的热量与输出的有效利用热量和各项热损失之和相等。输入热量主要来源于垃圾的燃烧热,输出热量包括产生蒸汽所吸收的热量、排烟带走的热量、炉体散热损失、灰渣带走的热量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等。通过建立热平衡方程,可以定量分析各项热量的分配情况,从而找出影响锅炉热效率的关键因素。
2.2 热损失因素分析
1. 排烟热损失:排烟热损失是垃圾焚烧锅炉最主要的热损失之一,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排烟温度和排烟量。排烟温度过高,会使大量的热量随烟气排出,降低锅炉热效率;排烟量过大,则会带走更多的热量。垃圾的水分含量高、燃烧不充分以及过量空气系数过大等因素都会导致排烟温度和排烟量增加。
2. 灰渣热损失:灰渣热损失是指未燃尽的垃圾和灰渣在排出锅炉时带走的热量。垃圾的热值低、燃烧不充分以及炉排设计不合理等因素会导致灰渣中可燃物含量增加,从而增大灰渣热损失。
3.炉体散热损失:炉体散热损失是指锅炉炉体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炉体保温性能差、表面积过大以及运行时间过长等因素会导致炉体散热损失增加。
4. 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是指由于垃圾燃烧不充分,部分可燃物质未完全氧化而造成的热量损失。垃圾的预处理不充分、燃烧空气供应不足以及燃烧温度过低等因素会导致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
三、节能降耗的优化调度策略
3.1 优化垃圾预处理
1. 精准分类与破碎:对入厂垃圾实施精准分类筛选,利用机械分选与人工分拣相结合的方式,去除建筑垃圾、大块金属等不可燃或低热值杂物,显著提升入炉垃圾的整体热值。同时,优化破碎工艺,采用多级破碎设备与智能控制技术,将垃圾颗粒控制在合适粒径范围内,确保大小均匀。均匀的垃圾颗粒在焚烧时能与空气充分接触,有效促进燃烧反应,减少不完全燃烧造成的能源浪费。此外,减少杂质进入焚烧系统,还能降低后续烟气处理设备的负荷,间接实现能耗降低。
2. 合理堆酵与调配:根据垃圾成分和特性,科学设置堆酵时间和环境条件。在堆酵过程中,垃圾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水分并提升热值。同时,依据不同垃圾的热值、含水率、成分等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科学调配,保证入炉垃圾热值稳定在合适区间。稳定的热值为焚烧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使燃烧过程更高效,减少因热值波动导致的能源损失。
3.2 提升焚烧系统效能
1. 优化燃烧控制技术:引入先进的燃烧控制系统,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炉膛温度、氧量、一氧化碳等关键参数。基于智能算法,系统能根据垃圾燃烧情况,精准调节风量和给料量,动态调整一、二次风的配比与风速。这种精准控制可使垃圾在炉膛内实现充分、稳定的燃烧,避免局部高温或低温区域的出现,减少因燃烧不充分导致的能源损失,提高燃烧效率。
2. 升级焚烧设备:定期对焚烧炉进行全面维护与升级,重点检查炉排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部件,确保炉排运行平稳。同时,积极引入新型高效焚烧炉型,如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其通过床料的强烈扰动和循环,强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先进的机械炉排焚烧炉则凭借优化的炉排结构设计,使垃圾在炉排上均匀翻滚、充分燃烧,降低能耗。
3.3 余热回收系统改进
1. 优化余热锅炉设计:对余热锅炉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增加受热面积、合理布置受热面,提高热量回收效率。采用鳍片管、螺旋管等强化传热元件,增强烟气与工质之间的传热效果,使高温烟气中的热量更充分地传递给工质,从而产生更多高品质蒸汽,为发电系统提供充足能量,提高发电效率。
2. 完善蒸汽利用系统:对蒸汽系统进行全面排查与梳理,采用新型密封材料和保温技术,减少蒸汽泄漏和散热损失。在蒸汽分配方面,优先满足发电需求,同时对剩余蒸汽进行综合利用,如用于厂区供热、供暖,或供给周边企业用于生产,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整体能源利用率。
3.4 降低厂用电消耗
1. 设备节能改造:对厂内用电设备开展节能评估,逐步淘汰高能耗设备,替换为节能型电机、水泵、风机等。同时,广泛应用变频调速技术,根据实际工况自动调节设备运行频率,避免设备长期满负荷运行,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消耗,降低厂用电率。
2. 优化运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运行计划,依据生产负荷变化,灵活调整设备启停时间和运行数量。加强员工节能培训,提高节能意识,培养员工养成随手关灯、合理设置设备参数等良好习惯,从细节处降低厂用电消耗。
3.5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1. 实时能源监测与分析:实时能源监测与分析依托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构建监测系统。在焚烧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厂用电设备等关键节点部署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压力、电量等能耗数据,并上传至能源管理中心。利用数据分析平台,系统可自动生成能耗趋势图、能效对比表等可视化报告,精准定位能源消耗异常点。例如,当发现排烟温度持续偏高,系统可通过关联分析,判断是余热锅炉换热效率下降,还是过量空气系数过大所致,进而指导运维人员及时调整设备参数或进行检修,实现能源消耗的精细化管控。
2. 明确职责与考核:明确职责与考核则从管理机制层面保障节能目标落地。发电厂需制定《能源管理手册》,明确生产部门负责优化燃烧参数、设备部门主导节能改造、后勤部门管控厂内用电等职责。同时,设定如 “降低 5% 厂用电率”“提高 3% 焚烧热效率” 等量化目标,并将节能指标分解到班组与个人。配套考核制度中,对超额完成节能任务的员工给予绩效奖金、晋升加分奖励;对未达标的进行绩效扣分、培训教育,将节能降耗从 “倡导行为” 转化为 “刚性责任”,激发全员参与节能的主动性。
四、结论
通过对垃圾焚烧锅炉的热平衡分析,明确了排烟热损失、灰渣热损失、炉体散热损失和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等是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优化垃圾预处理、提升焚烧系统效能、改进余热回收系统、降低厂用电消耗以及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等节能降耗的优化调度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垃圾焚烧锅炉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优化调度策略,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以达到最佳的节能降耗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金力 , 陈国星 , 黄科峰 , 等 . 垃圾焚烧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热喷涂涂层失效机理及对策 [J]. 热喷涂技术 ,2012,4(1):59-63.
[2] 李茂东 , 杨波 , 王小聪 , 等 . SNCR 还原剂对垃圾焚烧炉热效率的影响 [J]. 广东电力 ,2016,29(5):6-10,112.
[3] 徐凯 , 钟平 , 宋金时 , 等 . 垃圾焚烧电站入炉垃圾低位热值及不确定度研究 [J]. 洁净煤技术 ,2022,28(2):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