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付沁
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10000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园林景观作为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然而,传统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往往过于注重形式美观,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出现诸如水资源浪费、植被生态效益低、景观材料不环保等问题。
二、当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功能弱化
部分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过于追求观赏效果,大量种植外来物种,忽视本地乡土植物的应用,导致植物群落生态稳定性差,病虫害频发。同时,植物搭配不合理,未能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的植物群落,降低了植物对环境的调节能力,如空气净化、降温增湿等生态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二)水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较为普遍,但往往缺乏合理的水循环系统设计。许多水景采用一次性供水方式,水的利用率低,且后期维护成本高。此外,雨水收集与利用设施不完善,大量雨水直接排放,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三)景观材料不环保
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部分居住区为追求高档、美观,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和高能耗材料,如天然石材、陶瓷砖等。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且废弃后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同时,一些景观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具体体现为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法和材料,构建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园林景观环境。注重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实现景观的长期稳定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价值
1. 生态价值: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措施,能够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2. 社会价值:打造舒适、宜人的园林景观空间,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 经济价值: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策略,如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后期维护成本等,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为居住区节省费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
1. 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对本地环境适应性强,具有抗逆性好、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应优先选用本地乡土植物,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例如,在北方地区可选用国槐、银杏、紫薇等乡土树种,这些植物不仅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还能为本地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2. 构建多层次植物群落: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特点,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的植物群落。多层次的植物群落能够提高植物的生态效益,如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噪音、吸附粉尘等。同时,丰富的植物层次还能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满足居民的观赏需求。
3. 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在植物配置中,应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结果、变色的植物进行搭配,使居住区园林景观在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特色。例如,春季可种植樱花、玉兰等开花植物,夏季搭配紫薇、荷花等,秋季选用银杏、枫树等变色植物,冬季则可保留松柏等常绿植物,营造出四季有景、季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二)高效的水资源利用
1. 设计水循环系统: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设计完善的水循环系统,将水景、雨水收集、污水处理等有机结合。例如,可将景观水体设计为生态池塘,通过种植水生植物、设置生态浮岛等方式净化水质,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同时,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景观补水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植物的需水特点进行精准灌溉,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滴灌技术能够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喷灌技术则具有灌溉均匀、效率高等优点,可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和生长阶段调整灌溉参数。
3. 利用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生态设施,通过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和渗透。雨水花园能够收集、滞留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同时还能为居民提供观赏和休闲的场所,具有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益。
(三)环保景观材料的选择
1. 选用可再生材料: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材、木材(可持续采伐)、再生塑料等。竹材生长速度快,可再生性强,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美观性,可用于制作景观小品、栏杆等;再生塑料则可将废弃塑料回收加工后制成景观铺装材料、座椅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使用环保型材料:选择环保型的景观材料,如透水砖、生态混凝土等。透水砖能够使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还能降低热岛效应。此外,应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
(四)合理的空间规划
1. 明确功能分区: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合理划分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功能分区,包括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私密空间等。公共活动空间应设置在交通便利、位置显眼的区域,配备健身器材、活动广场等设施,满足居民的社交和健身需求;休闲娱乐空间可结合水景、植物等景观元素,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私密空间则应设置在相对安静的区域,为居民提供独处和休息的场所。
2. 优化道路系统:设计合理的景观道路系统,确保道路的通行顺畅和可达性。道路布局应结合居住区的整体规划和居民的活动路线,形成分级明确、主次分明的道路网络。同时,道路的宽度、坡度和铺装材料应根据使用功能进行合理设计,满足居民的步行、骑行等需求。此外,可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景观的美观性和生态效益。
五、结论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高效的水资源利用、环保景观材料的选择和合理的空间规划等设计策略,能够打造出生态、宜居、可持续的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未来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进一步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设计方法,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瑛璐, 丁云峰.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寒地居住区景观改造[J].居业 ,2025(3):94-96.
[2] 陈舒驰 . 基于建筑生态设计理念下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1(16):2058.
[3] 刘荣 . 节约型园林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初探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18):1398-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