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赵钱珂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需要不断灵活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适应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的一种科学模式。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提出,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一体化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与评价的贯穿,优化教学过程、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评价全面性,力求适应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从教学过程到评价过程,形成统一的整体,以明确的目标作指引,推进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多元评价
引言:
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有指导作用,对于学生来讲,评价的过程若能够更加生动、更加客观,评价指标若能够保证提升全面性,更有利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应当选择适当的课程为切入点,融入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应用,为取得更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奠定基础。教师自身也应当积极在教学中总结分析,明确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要点,为进一步有效应用这一模式,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有明确的目标作指引,才能够为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找到学习目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学情,保证确认的教学目标具有可行性和适应性。随后,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体化教学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通过评价观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古诗词的课程教学就可将评价与教学过程实现融合。教师选取古诗词课程,优化设计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效。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就是非常经典的一首唐诗。诗歌主要描写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按层次设定教学目标。分别设置:①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描绘的自然美景。②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三个层次的目标。随后,基于实现教学目标,设计引导、朗读、理解、背诵、评价几个基本教学活动流程。在导入环节,积极引入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诗歌中描述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体会诗歌情感,探寻诗歌内涵的兴趣。随后,由教师进行示范朗读,从吐字清晰度、情感表达以及停顿节奏三方面入手,向学生细致的示范诗歌朗读的语音、语调和力度,引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和韵律。通过多次朗读,熟悉诗歌内容。在朗读环节,教师将朗读的韵律和谐性、朗读中情感的融入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对学生自主朗读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再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筛选出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直观描述自己心中诗歌所呈现的景象。随后,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具体来说,教师可选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开篇就非常生动且有震撼力的诗句,让学生体会、描述美景背后包含的情感。关于背诵环节的教学,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组成一对一小组,由学生利用自主监督和相互监督的方式,对对应同学进行评价。
二、贯穿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的优化,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小学生更加关注教学流程的生动性和新鲜性。教师应当注重对整体教学流程进行科学规划,灵活设置教学环节、教学目标,取得更好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具体来讲,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要紧密结合,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具体的课程背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注重评价过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结合实时评价的结果,对应优化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结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西沙群岛》,以写景为主的特色,应用情境融合与问题链引导的教学方法,营造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从初读到深入阅读,再到体会分析,形成完善的教学流程。各阶段的教学效果,也可利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法跟进,以及评价工作的落实得以实现。帮助学生全过程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个人的学习状态。教师可重点观察学生自主讨论思考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思路差异性以及自主学习主动性,进一步给予有效的指导,或设置集中总结反馈的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全面贯穿,保证整体教学流程得到优化。
三、构建评价体系,促进全面评价
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全面评价、发挥评价、指导教学这一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教师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选择具有综合性的文章篇目,并且引入多个主体,运用多种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文《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置:①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②体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三个基本教学目标,并提出课堂观察评价、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自评、同伴评价四种评价方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价。例如,在课堂观察评价环节,教师需要集中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从朗读参与积极性、讨论主动性、发言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课后作业评价中,教师则应当重点观察学生作业的完成度,以及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同伴和自我评价环节,教师则应当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清晰认识到个人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是否能够学习借鉴其他同学更好的学习思路,用全方位的评价指导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评价与教学过程的联系紧密度;另一方面,要基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引导力度,力求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和评价,发挥评价指导教学、教学促进评价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琳.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体系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3,(8):116-117.
[2]张红梅,刘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析[J].河北教育学院学报,2022,31(2):83-86.
[3]王蔷.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附案例)[J].教育研究,2022,(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