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池玮
内蒙古五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内蒙巴彦淖尔 015100
引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质量缺陷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建筑企业亟须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管理升级,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创新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实践应用
1.1 技术创新:BIM 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当前,BIM 技术已成为建筑信息化的核心,其通过构建三维数字模型,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建筑企业应积极拥抱 BIM技术,并将其与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1]。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利用 BIM 平台搭建多专业协同设计环境,打破设计阶段各专业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在 BIM 模型中进行碰撞检测,设计人员可及时发现并解决空间冲突、管线碰撞等问题,从而有效避免施工阶段的返工浪费,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在项目实施阶段,企业还可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 BIM 系统,实现对工程进展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通过在施工现场布设各类传感器,并将其采集的数据接入云端BIM 系统,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并且系统还可根据实时数据,动态优化资源调配方案,合理安排人员、机械、材料等资源,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1.2 组织创新:矩阵式架构与虚拟团队协作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多采用职能型组织架构,各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难以适应项目管理的动态需求。建筑企业应积极创新组织管理模式,灵活采用矩阵式架构,搭建高效的虚拟协作平台,充分发挥组织效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所谓矩阵式组织架构,是指通过融合职能型与项目型优势,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跨部门协同。在矩阵式架构下,员工既隶属于职能部门,又服务于特定项目,便于及时调配资源,快速响应项目需求变化。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虚拟协作平台,进而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异地团队的无缝对接。例如,在项目初期,设计、施工、采购等部门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远程协作,共同制定优化方案;施工阶段利用移动办公系统实时共享进度信息,使各方及时了解项目动态,快速处理突发问题。
1.3 管理创新:成本与质量的精细化管控
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在于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显然已无法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企业可以采用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在设计阶段引入成本控制理念,优化设计方案,从源头上降低成本。例如,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在确保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优选性价比高的材料与工艺,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在施工阶段,企业还应做好施工过程的精细化成本核算和动态跟踪管理,如通过实施严格的材料采购流程,控制采购成本;建立健全的成本台账,准确记录各项支出;实时监测成本动态,及时纠偏超支行为,确保成本控制落到实处。至于质量管理方面,企业还可以引入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如六西格玛,以“减少过程偏差,接近零缺陷”为宗旨,通过 DMAIC( 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 ) 五步法,持续优化质量管理流程。
2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趋势
2.1 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建筑业作为资源消耗大户,更应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建筑企业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绿色建筑标准,将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等要求充分融入工程设计之中 [3]c 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采用本地化、可再生、低排放的绿色建材,如利用工业废渣制成的新型墙体材料等。在施工工艺上,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管理是绿色施工的重点,企业要加强现场环境监测,严格控制噪声、粉尘、废水、固废等污染物的排放,确保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标准,并且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对不同施工区域进行分区管理,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最后,企业还需加大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力度,推广废弃混凝土、砖石等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减少资源浪费。
2.2 智慧工地与数字化转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筑工程管理变革带来新的机遇,智慧工地建设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智慧工地建设首先要夯实感知层基础,在施工现场广泛部署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设备状态、环境参数、人员位置等数据,为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企业要搭建智能分析平台,运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 AI 技术,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例如,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施工现场视频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工人的违规操作行为并预警,有效规避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与物理工地映射的数字孪生模型,将 BIM 模型、物联网数据、进度管理信息等集成到这一虚拟空间之中,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就可实现对工程全生命期的可视化监控和管理。
2.3 标准化与国际化接轨
如今,建筑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切实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筑企业应积极引入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等国际通行标准,结合自身特点优化完善管理流程,实现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同时编制企业内部管理标准,统一作业规范,为各项目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实践参考。随着建筑行业国际化发展,国内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管理也将成为拓展海外市场的“通行证”,所以企业还应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结语:
总体而言,建筑工程管理创新需要建筑企业在技术、组织、管理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BIM 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矩阵式组织架构的采用以及成本质量精细化管控的实践,为建筑工程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绿色施工、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将成为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趋势。建筑企业唯有紧跟时代步伐,深化管理变革,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参考文献:
[1] 李坤月, 柳新岭.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研究[J].新城建科技 ,2025,34(05):175-177.
[2] 田碧媛 . 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J]. 新城建科技 ,2025,34(05):184-186.
[3] 卜俊峰 .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1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