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运用模式探究

作者

张盛福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中学 572536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本文旨在探究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模式,以期为物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信息技术的引入为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广泛。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元素相结合,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此外,网络视频资源也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宝贵财富,教师可以选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优质视频,如知名学者的讲座、经典物理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拓宽视野,增强对物理世界的认知。

(二)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它能够创设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通过模拟物理实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重现复杂的物理过程,如光的折射、电磁感应等现象,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亲自操作和观察,从而更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实验操作,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运用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多媒体技术作为时下最常见、最受教师群体青睐的信息技术,它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转变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跃了教学的氛围,并为初中生带来更为优质的学习感受。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知识讲解,旨在发挥其动态化、可视化的优势来弥补传统板书教学中的不足,以生动的影像内容代替以往的黑白板书,改善初中生课堂学习视听感知的同时,凸显物理知识当中潜藏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光的反射定律”这一课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知识讲解。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初中生知晓光反射的表现形式,并掌握其定律的应用技巧。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从理论与实际两部分入手,理论方面,教师需要讲解当前的知识内容,分析反射定律的应用方式,让初中生知晓现阶段的重点部分,并掌握其使用的途径;实际方面,教师可以展示光反射在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借助更为真实的生活场景作为讲解的素材,以此来深化初中生对当前内容的理解,并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联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既能够为初中生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可以有效集中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凸显物理知识学习乐趣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

(二)利用微课技术,提升教学细致性

微课技术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之一,它主要是指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录制到10分钟上下的简短视频当中,让初中生利用生活时间下载进行观看学习。在录制时,教师不需要与学生沟通,因此可以将知识内容讲解得更加详细,更易于初中生将之完全掌握。这一教学手段既可以规避传统教学环节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还可以确保不同学习能力的初中生都可以在相对更短的时间内掌握全部的物理知识,从而在浅显易懂的微课视频观看中实现教学细致性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电流和电路”这一课程时,可以将知识内容的讲解录制到微课视频当中。该课程的重点是让初中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绘画电路图的方法并区分电路的不同状态。因此,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可以先展示几张电路图,并解析电流与电路的含义,借此让初中生知晓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而后,教师可以穿插电路组成的视频,进一步提升初中生对电路组成的理解。视频最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定的随堂练习题目,借此巩固初中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教师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进行细致化讲解,既规避了课堂教学重难点知识讲解耗时巨大的问题,又降低了物理知识的学习理解难度。

(三)利用网课技术,扩大知识教导范围性

多媒体技术活跃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氛围,微课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而网课技术则对教学资料、教学内容做出了突破。网课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教学地点转移至线上平台,将教学素材延展至互联网当中,借助存在于网络中的各种优质材料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初中生足不出户即可学习到更为全面的物理知识。

例如,教师开展网络授课时,可以从“课内巩固”、“课外拓展”两角度进行教学。“课内巩固”是指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导,选定与之相关的课外材料进行二次讲解,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让初中生在学习课外知识的同时,强化课内知识基础。“课外拓展”是指教师根据初中生现阶段的知识理解水平以及物理学习需求选定课外素材,让初中生以探索研究的形式,挖掘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并在此一过程中,丰富初中生的物理知识掌握。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整体性

完整的教学由课前引导、课中讲解与课后巩固三部分构成,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整体提升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教学联系,使初中生在课前阶段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在课中阶段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学习,在课后阶段可以完整掌握当前课程的知识内容,并塑造坚实的知识基础,进而实现物理教学整体性的增长。

例如,教师在教学“欧姆定律”这一章节的课程时,可以联动多媒体、微课、网课三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导。该章节的重点是让初中生知晓欧姆定律的概念及表达式,并掌握其具体的运用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引导时,可以先通过网课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前导人,在此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欧姆定律相关的影片作为先导材料,让初中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现阶段的知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进行课中讲解。授课时,教师可以再度播放与之相关的片段,集中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并通过适当的问题设置引发初中生的思考。如“电路中的电流使如何发生改变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存在哪些关系?”“电压和电阻是怎样影响电流大小的?”等等。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则可以应用微课技术,升华课堂教学的内容并进行二次讲解,使初中生在观看时可以产生更加深层次的感悟。教师结合多种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既可以发挥不同信息设备的不同优势,还可以更加凸显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关联性,进而在多种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中,实现教学整体性的提升。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和促进师生互动等方式,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微课教学模式、网课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等有效运用模式也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物理教学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基于信息技术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20,000(007):P.41-41,43.

[2]张会静.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0,000(013):P.33-34.

[3]杜春花.谈谈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