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大型生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能提升研究
李洪敏
青海盐湖元品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机修厂 青海 格尔木 816099
大型危化品生产企业,其运营涵盖危险化学品的大规模生产、储存、使用及运输。事故一旦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污染便极有可能接踵而至。安全生产领域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此乃重要举措,为企业构筑两道坚实安全防线。部分企业于实际运行阶段,双重预防机制效能未能充分彰显,改进与提升迫在眉睫。
一、危化品大型生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现状分析
1.1 风险分级管控方面
在风险辨识环节,部分企业的方式呈现单一性,高度倚赖经验判定。对于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以及作业环境等领域,全面且系统的剖析付诸阙如,致使风险辨识存在欠缺,若干潜在风险未能得以识别。风险评估准则既缺乏一致性,又未臻科学之境,致使风险等级的划分难以精准,无法为后续管控举措提供精确的依据。至于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面临针对性匮乏、可行性欠佳之难题,未能依据各异的风险等级,构建差异化且行之有效的管控手段。
1.2 隐患排查治理方面
在隐患排查领域,制度构建的不完善性以及排查标准的模糊不明,使得排查工作呈现出规范性与系统性的缺失。对于部分企业而言,隐患排查人员存在专业能力的匮乏状况,致使对隐患的识别与判断难以精准无误,重大隐患的遗漏风险显著提升。而在隐患治理进程当中,整改措施的未达预期、整改时间的滞后性以及整改效果的不尽人意等情形普遍存在,与此同时,针对整改情况的有效跟踪与复查环节的欠缺,造成隐患问题的反复涌现。
1.3 信息化建设方面
在部分企业里,信息化水准处于较低程度,双重预防机制所涉信息化系统呈现出不完善之态。风险信息及隐患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与处理,于此类系统而言难以达成。该系统功能颇为单一,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无法被满足,诸如风险预警、隐患智能诊断等功能存在缺失。信息化系统同企业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有效集成有所匮乏,信息孤岛得以形成,安全管理的协同性与效率因此受到影响。
二、危化品大型生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能提升策略
2.1 优化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2.1.1 科学开展风险辨识
专业人员应由企业予以组织。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多样方法的采用,旨在针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展开全面且细致的风险辨识工作。特殊作业、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开停车等非常规活动的风险辨识需予以关注,常规作业活动的风险辨识亦不可忽视。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应得到充分考量,以达成风险辨识无遗漏之目的。
2.1.2 合理确定风险评估标准
风险评估标准需科学、统一且契合企业实情地制定。综合考虑如事故发生可能性、暴露频繁程度、事故后果严重性等诸般因素。借助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方式,对已辨识风险予以量化评估,并精准划分风险等级。重大风险方面,专项评估要开展,详细管控方案亦要制定。
2.1.3 制定有效管控措施
从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以及应急处置等维度,基于风险等级状况,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重大风险方面,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负责实施重点管控,以保障风险始终处于可控态势。各级管理人员与岗位员工于风险管控中的职责需予以明确,风险管控责任应层层拆解,具体落实至特定岗位与人员。
2.2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2.1 完善隐患排查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健全建立工作,涉及到诸多关键要素。责任部门以及责任人的明确界定,在排查范畴、排查标准,还有排查周期等方面。关于隐患报告、治理以及验收等工作流程的明晰化,是制度构建的重要环节。详细隐患排查清单的制定事宜,需将风险管控措施转化为切实的排查项目。通过这样的转化,隐患排查工作方可达成有章可循以及有据可依的理想状态。
2.2.2 提高隐患排查人员专业素质
对隐患排查工作参与者培训力度之强化,需以定期举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技能研习活动为手段。此举目的在于提升其隐患识别与判断水准。员工积极投身隐患排查工作应获鼓励,对于成功察觉重大隐患之员工,予以奖励,以此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2.2.3 加强隐患治理与跟踪复查
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方面,需依循“五定”准则,即明确整改责任人、确立整改措施、规定整改完成时限、核定整改资金以及指定整改验收人,并及时落实治理。重大隐患,专项治理方案的制定以及向相关部门报告为必要之举。隐患治理跟踪复查机制的构建,针对隐患整改情形开展定期复查,确保隐患整改达成预期,防范隐患再度出现。
2.3 加强信息化建设
2.3.1 完善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
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加大,促使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完善成为必要。该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涵盖风险信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预警预报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以此实现风险与隐患的实时动态管理。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之类的技术,设备设施运行状态与作业环境参数等得以实时监测,风险和隐患亦能被自动识别,及时发出预警。
2.3.2 促进信息化系统集成
对于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系统跟企业诸如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这类别的其他管理系统之间集成程度的提升,使得数据共享以及业务协同状态的达成成为可能。凭借系统集成这一方式,安全管理在效率以及准确性层面的增进得以实现,为企业决策供给全面且及时的数据支撑。
2.4 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
在企业运营情境下,借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这一途径,对员工思想引导予以强化。在此过程中,双重预防机制之于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促使员工达成充分认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感。此外,针对各异岗位员工之职责及需求,个性化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及有针对性培训的开展成为必要。多样化培训方式如课堂讲授、现场演示、案例分析等,可以有效提升培训效果,确保员工熟练掌握对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及技能。
结论
危化品大型生产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能的提升,关乎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这一关键。借由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优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强化、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以及人员管理与培训等手段,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能得以有效提高,企业安全风险随之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亦减少。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危化品大型生产企业需予以高度重视,相关工作持续改进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进而达成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继超 , 杨宁 , 李瑞武 , 等 . 基于 " 三化 " 型双重预防机制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建设研究 [J]. 工业安全与环保 , 2024, 50(4):74-77.
[2]张志恒 ." 双重预防机制 "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践研究—以中煤矿山建设集团为例 [J]. 建筑安全 , 2023, 38(4):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