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

赵志强

巴彦淖尔市市农田建设服务 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 015000

引言:

农作物病虫害不仅直接威胁粮食产量与品质,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风险,破坏生态平衡。化学农药因其速效、广谱的特点,在病虫害防治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长期、大量、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负面影响。发展绿色、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已成为全球农业领域的共识和迫切需求。然而,尽管绿色防控技术前景广阔,但在从实验室走向大田、从示范点覆盖到广大农田的推广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与挑战。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中,尽管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但仍面临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防治方式,不仅导致害虫抗药性快速增强,使得防治效果逐年下降,更严重的是,大量农药的使用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天敌数量锐减,反而诱发了次要害虫的大暴发,形成恶性循环。此外,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尚不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使得防治往往滞后于实际发生情况,错失最佳防治时机。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是绿色防控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人员不断挖掘和筛选自然界中具有高效控害能力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在繁育技术上,通过优化人工饲料配方、改进繁育设施和环境控制,实现了多种天敌昆虫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降低了成本,为田间释放提供了充足来源。例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在多地推广应用。

(二)化学防控替代品技术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这些技术旨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绿色防控体系中,开发安全、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替代品是降低化学农药依赖、实现可持续植保的关键途径。

(三)物理防控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是绿色防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利用物理因素(如光、热、电、声波等)直接或间接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与化学农药相比,物理防控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一是光控技术、光控技术主要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源诱杀害虫;二是热控技术,热控技术通过调节温度来杀灭病原菌和害虫;三是电控技术,电控技术利用高压电击杀灭害虫。物理防控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环保、安全、无残留,且不会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策略

(一)制定科学有效的推广方案

制定科学有效的推广方案,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导航”和“加速”作用。没有周密计划的推广往往如同盲人摸象,效率低下且效果难以保证。科学有效的推广方案首先明确了推广的目标群体、核心技术与预期效果,能够精准对接农户的实际需求与技术的适用性,避免“一刀切”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技术错配。

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示范田建设等活动,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增强农户的信任感和采用意愿。例如,通过建立核心示范区,集中展示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效果,让农户直观感受到减药增效、改善品质的实惠,从而激发自发应用的积极性。

(二)优化和完善绿色防控推广系统

一个健全、高效的推广系统,如同一个精密运转的齿轮组,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准确的信息和必要的资源,顺畅地传递到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在资源整合与协同上,通过优化系统,可以打破传统推广中存在的部门壁垒、信息孤岛和条块分割,实现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及农户之间的有效对接与良性互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推广合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平台,可以更精准地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和农户技术需求,推送定制化的防控方案和技术指导,并及时收集农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为技术的持续改进和推广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三)培养农民除虫技术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的第一线主体,他们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和主观能动性直接决定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农民缺乏必要的病虫害识别能力和基本的防治操作知识,再好的绿色防控技术也难以有效实施,甚至可能因误操作而失效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培养农民的除虫技术,实质上是提升了绿色防控技术的“最后一公里”承接能力,让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农民除虫技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化、持续性的过程。一方面,需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来提升农民的专业素养。例如,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指导,利用农闲时节举办集中培训班,借助现代媒体如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线上直播等方式,普及病虫害的识别要点、绿色防控产品的使用方法、物理诱杀工具的安装技巧、生物防治天敌的保护与利用等实用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操作和经验分享。可以建立农民田间学校,让农民在“做中学、学中做”;组织技术能手、种田大户分享成功经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广“示范田 + 辐射带动”模式,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增强学习兴趣和应用信心。

结束语:

绿色防控技术作为应对农作物病虫害挑战、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其推广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减少化学农药依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业企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助力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农业未来。

参考文献:

[1]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初探 [J]. 车前 . 科技风 ,2019(32).214.

[2] 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成效[J]. 段晓敏; 赵书文 ; 常鹏 . 植物医生 ,2019(0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