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伴生气利用与风电互补发电系统研究
李渲 杨文泽 谢克 张文东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20
摘要:本文针对油田伴生气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了一种油田伴生气利用与风电互补发电系统。首先,对油田伴生气的性质、来源及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油田伴生气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其次,针对油田伴生气发电技术,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及运行特点。接着,针对风电发电特性,分析了风电与油田伴生气发电的互补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互补发电系统设计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油田伴生气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伴生气;风电;互补发电
在伴生气利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利用效率低:由于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油田伴生气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配套设施不足:伴生气利用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如输送管道、储气设施等,而我国部分地区配套设施不足,限制了伴生气利用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油田伴生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利用效率等措施,有望实现伴生气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1. 风电互补发电系统设计
1.1风电场选址及容量确定
(1)选址原则
风能资源丰富,风速稳定,风向变化小;地形地貌适宜,便于风电场建设和设备安装;交通便利,便于设备运输和人员出入;环境保护要求较低,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容量确定
根据油田伴生气利用需求,确定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考虑风电场与油田伴生气发电系统的互补性,合理分配风电场容量;结合风电场选址和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单机容量和机组数量。
1.2发电机组选型及配置
(1)选型原则
选用高效、可靠、环保的风电机组;考虑机组运行维护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机组; 机组性能参数满足风电场实际需求。
(2)配置方案
根据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和单机容量,确定机组数量;考虑机组运行特性,合理配置机组启停、调峰等策略;结合油田伴生气发电系统,优化机组运行方案。
1.4 电网接入及并网控制策略
(1)接入原则
电网接入方式应满足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电网接入容量应符合电网规划要求;电网接入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2)并网控制策略
采用先进的并网控制技术,实现风电场与电网的无缝接入;实施实时监控,确保风电场运行数据准确可靠;根据电网需求,调整风电场出力,实现风电场与电网的动态平衡;优化并网控制策略,提高风电场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2. 伴生气发电技术及设备选型
2.1 伴生气发电技术概述
伴生气发电技术是指利用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作为燃料,通过发电设备将其转化为电能的技术。伴生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燃烧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伴生气发电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燃气轮机发电技术是将伴生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涡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该技术具有发电效率高、启动迅速、维护方便等优点。内燃机发电技术:内燃机发电技术是将伴生气作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驱动活塞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将伴生气中的氢气作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技术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小、运行稳定等优点。
2.2 伴生气发电设备选型及性能分析
伴生气发电设备的选型应根据油田伴生气的特性、发电规模、投资成本、运行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具有发电效率高、启动迅速、维护方便等优点。根据伴生气的热值和压力,可选择不同型号的燃气轮机。例如,对于热值较高的伴生气,可选择高温高压型燃气轮机;对于热值较低的伴生气,可选择中温中压型燃气轮机。内燃机:内燃机发电设备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根据伴生气的特性和发电需求,可选择不同型号的内燃机。例如,对于伴生气热值较低的情况,可选择往复式内燃机;对于伴生气热值较高的情况,可选择旋转式内燃机。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小、运行稳定等优点。根据伴生气的特性和发电需求,可选择不同型号的燃料电池。例如,对于伴生气热值较高的情况,可选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于伴生气热值较低的情况,可选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2.3 伴生气发电系统优化设计
伴生气发电系统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系统布局优化:根据油田伴生气的分布情况,合理布置发电设备、输气管道、冷却系统等,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安全。热电联产:将伴生气发电系统与热力系统相结合,实现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余热回收:对伴生气发电系统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系统优化: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伴生气发电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提高发电效率和设备可靠性。环保措施: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降低伴生气发电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发电。
3. 风电互补发电系统运行优化
3.1 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风电互补发电系统运行特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风速特性分析:分析风电场所在地的风速变化规律,包括风速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长期变化趋势,为风电发电量的预测和系统运行调度提供依据。发电量特性分析:分析风电和油田伴生气发电的发电量特性,包括发电量的波动性、间歇性以及与负荷需求的匹配程度。 系统稳定性分析:评估风电互补发电系统在并网运行中的稳定性,包括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以及暂态稳定性。能量流分析:分析系统内部能量流的分布和转换过程,包括风能、伴生气能、电能以及热能的转换和利用效率。环境适应性分析:评估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运行性能,如温度、湿度、海拔等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3.2 风电互补发电系统优化策略
发电量预测与调度:采用先进的预测技术,对风电和伴生气发电量进行准确预测,合理安排发电计划,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负荷需求侧管理:通过需求侧管理,调整用户用电行为,实现负荷与发电量的动态平衡。储能系统应用:利用储能系统平滑风电出力的波动性,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多能互补:结合太阳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智能化控制: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风电互补发电系统的自动运行和优化调度。
3.3 系统运行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电互补发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设备故障风险:风电和伴生气发电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导致发电量下降或系统停运。电网接入风险:风电互补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时,可能对电网稳定性产生影响。能源价格波动风险:伴生气和电力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对系统运行成本和收益产生影响。应对措施包括:
设备维护与检修: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电网稳定控制:采用先进的电网稳定控制技术,确保系统并网运行的安全性。能源价格风险管理:通过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进行能源价格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故障和风险事件。
参考文献:
[1]安晓彤.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多模态能量控制与管理[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24,7(03):70-71.
[2]高辉.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运行特性、输出功率曲线与负荷曲线的关系的研究[J].太阳能,2024,11(1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