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统编高中语文小说看立德树人的美育德育融合效果评估

作者

康春杰 宋立国 黄金铭

1.唐山市教育局,河北唐山063004;2.1.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河北唐山063004;3.唐山市开滦二中,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统编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融合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美育德育融合的理论基石与实践路径,指出在语文小说这一载体中,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能够充分发挥文学的力量,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接着,文章提出了美育德育融合的教学策略与创新实践,包括挖掘小说中的美育德育元素、设计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道德品质。最后,文章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对美育德育融合的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基于评估结果的持续优化建议,以期为语文小说教学中的美育德育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统编高中语文小说;效果评估;持续优化

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然而,由于深受竞争式评价机制的影响,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往往围绕着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课堂思维能力发展等方面进行,而忽视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 审美鉴赏与创造 ”这一因素的重要性,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无法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与完善。

一、美育德育融合的理论基石与实践路径

统编高中语文小说的广阔天地里,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美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领略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培养审美情趣与创造力;而德育,则如灯塔般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塑造其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1]两者在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文学的力量,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骆驼祥子》为例,这部小说以老北京为背景,生动描绘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祥子的性格变化与命运轨迹,感受其背后的社会现实与人性挣扎。通过美育的角度,让学生欣赏老舍先生细腻的语言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而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又培养了其社会责任感和坚韧品质。在统编高中语文小说中,美育与德育如清泉般融合,滋养学生心灵。美育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之美,培育审美情趣;德育则塑造学生道德品质。以《骆驼祥子》为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剖析祥子命运,欣赏语言美,思考个人与社会,培养坚韧品质。

二、统编高中语文小说中美育德育融合的教学策略与创新实践

统编高中语文小说的教学实践中,美育与德育的融合需要巧妙的策略来支撑。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小说中的美育德育元素,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注重实践与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悟美的真谛,锤炼道德品质。以《呐喊》中的《狂人日记》为例,这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荒谬。[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体会“狂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美育的角度,让学生欣赏鲁迅先生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讽刺;而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的弊端,以及个人如何在社会中保持清醒和独立。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吃人”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在统编高中语文小说的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融合需巧妙策略。教师应挖掘小说中的美育德育元素,设计创意活动,如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学《狂人日记》,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统编高中语文小说中美育德育融合的效果评估与持续优化

对于统编高中语文小说中美育德育融合的效果评估,是检验教学实践成效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问卷调查、访谈、作品分析等,全面了解学生在审美素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提升情况。同时,基于评估结果进行深入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美育德育的融合。以《红岩》为例,这部小说以重庆地下党人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为背景,展现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和坚定信念。[3]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份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变化,以及他们如何将所学的美育德育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或创作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论文,通过作品分析来评估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情况。在反思提升阶段,教师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和优化,如增加更多实践活动、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更好地实现美育德育的融合目标。通过不断的评估与反思,教师能精准施策,持续推动美育德育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实效。

统编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美育与德育融合,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深入挖掘了小说中的美育和德育元素,还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和道德观念。通过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审美鉴赏能力和道德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在美育和德育方面的提升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于这些评估结果,我们可以持续进行教学优化和改进,使美育德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总之,统编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美育与德育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佳缝. 湖湘文化融入高中语文美育研究[D]. 湖南理工学院, 2024.

[2]李传松.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探微 [J]. 新教育, 2023, (32): 117-118.

[3]任梦宇. 美育视野下的高中语文乡土小说教学实施路径 [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 (10): 152-157.

本文获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立德树人导向下统编高中语文小说美育与德育融合探究》(课题编号:2024LX029)资助。

作者简介:

康春杰(1979-),男,中教一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宋立国(1987-),男,中教一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黄金铭(1994-),女,中教一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