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树人,立德修身
吉力五立
四川省冕宁县民族中学校615600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对中小学生全面开展思想道德培养工作 , 努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线教师 , 在履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进程中, 需要进一步探讨、钻研、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与策略。
一、挖掘教材,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教材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其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素养。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少年的担当》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解读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学生思考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挫折与成长,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积极承担责任、勇敢面对困难。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或文章,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和分析人物的品质、行为以及其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人物的优点和缺点,并思考自己在面对相似情境时应该如何行动。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书写来表达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道德与品行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例如,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的社会问题、道德困境或者身边的事例,和教材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对比和联系,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讨论或展示等形式展示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力。
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并实践道德品质。【1】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知识的积累和学科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进行培养。在开展品格教育时,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学习《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学校周边环境,并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举办讲座或分享经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和实践方法。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或食品,并将所得善款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校或慈善机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还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2】教师要善于引导,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关注个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班主任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还需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他们需要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学生的品格问题。通过细致观察和沟通,班主任能够识别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为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首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例如,在“文明礼仪”小组中,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学习和交流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而在“网络安全”小组中,班主任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交流网络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了解网络欺诈和网络霸凌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班主任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管理效果。
四、形成合力,促进家校共育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能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综合能力。【3】在班主任的引领下,构建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方式 , 掌握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状态与发展状况。向父母宣传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 , 和父母一起研究怎样培育子女的人格和良好习惯, 并共同交流教学体会和做法。其次,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家校互动的活动。例如,开展亲子教育讲座、家庭活动日等,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和信任,还能够促进家庭与学校的良好互动,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支持。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班级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搭建起家校交流的桥梁。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教育动态和班级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可以向班主任反馈家庭情况和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及时沟通。总之,在学生品格教育中,班主任应积极构建家校合作体系,促进家校共育。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互动,搭建家校交流平台,制定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发挥家校共同育人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引导。
五、结语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创新德育策略,优化德育环境,将道德教育渗透于日常管理之中,利用主题活动、家校共育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小华.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13):1329.
【2】孔玥琳 . 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J].南北桥 ,2019(2):124.
【3】翁文娟. 初中班级管理中品格教育的个性化指导[D]. 江苏:苏州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