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病人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师帅

内蒙古自治区锡盟安神医院 :026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精神科患者在其保护性约束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的约束时间为(4.06±0.35)d,对照组的约束时间为(7.95±0.56)d,P<0.05;约束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2.70%,对照组18.92%,P<0.05。结论:对于精神科患者在其保护性约束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约束安全性并缩短约束时间。

关键词: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病是近年来人群中常见的精神障碍,此类疾病对于患者的情绪、行为、思维等均构成不良影响,如常见的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以及抑郁症等。患者受病情影响容易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行为[1],通常需进行保护性约束。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意外因素对精神病患者造成的伤害。然而保护性约束在应用期间可能出现局部淤血、肿胀、疼痛等情况[2]。影响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还可能诱发医疗纠纷,所以积极做好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避免以上情况至关重要。本文将探究对精神科患者在其保护性约束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地点为我院精神科,均为首次接受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样本数量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7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8例、19例;年龄最低23岁,最高68岁,均值(39.36±2.53)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7例、20例;年龄最低23岁,最高68岁,均值(39.36±2.53)岁。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即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护性约束的应用目的、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并严格依据流程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期间加强护理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为:(1)入院当天护理:对于住院期间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和运用保护性约束的作用、方法与不良反应和预防方法等进行详细介绍,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2)约束执行期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状况、皮肤状况、既往病史以及四肢活动情况等进行详细评估,对于无法进行自我情绪控制且具有伤人、毁物等情况时需要做好解释说明以及精神安抚,引导患者运用拳击软包、收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如若采取上述手段仍然无效需及时上报医生,并严格执行医嘱进行约束。详细检查约束工具,在进行约束前需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提升其配合度,确保其肢体处于正确的功能位,对于约束部位还可应用保护垫进行保护,检查患者约束期间的肢体活动情况,确保约束松紧适宜,对于约束原因、启动时间、具体的约束部位、肢体血运情况、日常睡眠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3)约束维持期护理:每隔15分钟需要进行护理巡视一次,每隔30分钟需要对患者的自制力、精神躁动、依从性情况等进行评估,并结合其实际情况来适当增减患者的约束带数目。每隔1小时需要对其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积极做好心理疏导。每隔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适时为其提供饮食、饮水等一系列生活护理;(4)约束停止期护理: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若情绪恢复稳定并且依从性良好,且患者的风险行为消失,即可上报医生并严格执行医嘱停止患者的保护性约束。对于约束的运用目的、原因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从而消除其内心顾虑,及时解除患者的约束带,并做好数量的清点,对于患者的精神状态、治疗配合度以及生活自理情况等进行动态化评估。

1.3评价规范

记录2组患者的约束时间以及在约束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例如约束松紧不当、局部淤血肿胀、疼痛、肢体放置不当以及皮肤破损等。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约束时间组间横向对比

观察组的约束时间为(4.06±0.35)d,对照组的约束时间为(7.95±0.56)d,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约束时间为观察组较短P<0.05。

2.2约束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

约束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2.70%,对照组18.92%,P<0.05。

3讨论

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有利于避免患者受到伤害,然而长时间进行约束容易造成患者的自尊心受到打击,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敌对情绪,且躯体约束过程中如若护理不当可能出现不良事件或并发症[3],甚至部分患者产生激越行为。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护理路径更具计划性、针对性、持续性和目的性,结合患者在保护性约束期间的身心特点、护理需求来提供科学的护理服务与指导,在不同阶段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情绪平稳,更好的预防不良事件。而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提升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科患者在其保护性约束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约束安全性并缩短约束时间。

参考文献:

[1] 于秀丽.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科病人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 健康之家,2021,16(4):175.

[2] 陈莉,陈银兰. 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并高血压患者CMAI评分及血压水平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3):40-42,45.

[3] 潘春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7):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