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深入研讨

作者

张美霞

山东巨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山东 菏泽 2740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而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效率,是当下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要求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实际操作达到最好的效果。为此,需要分析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帮助施工单位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对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传统管理观念,从而推动行业现代化转型。

1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

1.1 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因此,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提高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在施工前制订合理的施工计划,可以确保施工方案顺利实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与监督,能够显著提高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学习并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可确保建筑材料、工艺流程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减少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隐患。另外,高质量的工程管理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还能美化城市形象,从而推动行业建设标准提升。

1.2 提升企业竞争力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要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优化工程管理方法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施工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建筑企业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控,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也可以从外部因素入手,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市场认可,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另外,现阶段很多施工项目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筑企业能够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快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有关人员需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方法、责任划分等,督促各部门、岗位人员按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就一些项目而言,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统性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导致施工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执行依据。一些工程项目未制定质量管理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第二,质量责任划分不清晰,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界定模糊,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项目参与各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之间的质量责任界面不明确,在出现质量问题后无法及时追责、定责。第三,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机制。

2.2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直接左右着施工工艺的执行效果与工程质量。然而,诸多施工现场面临管理人员经验不够丰富、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困境。部分管理人员未接受系统培训,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水平不高,致使施工期间标准操作未获严格落实,工艺流程盲目变动,引发质量风险的上扬。此外,管理人员对安全、质量重视程度欠佳,很难马上发现且纠正现场存在的隐患,影响到整体施工的质量水平,优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水平,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核心要点。

2.3 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监管不足

施工材料及设备质量构成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然而,一些工程在材料采购、验收和使用环节里,监管存在明显的薄弱现象。部分材料质量不契合设计的要求,甚至会出现鱼目混珠的伪劣品,对工程

安全以及耐久性形成严重冲击,设备维护及性能检测未达要求,或许会造成施工质量降低和安全事故。因监管失严,质量隐患在施工进程中隐藏,不易即刻察觉与处置。

3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有关人员应根据项目建设的质量标准,完善工作制度,为实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时,主要需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的质量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管理网络。在企业内部应增设专职质量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质量管理人员,该部门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和总体方针,明确各岗位的质量职责和权限。第二,优化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编制涵盖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特别要指出材料验收、工序交接、隐蔽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标准。第三,形成全过程质量控制机制,推行从设计交底、材料进场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质量管控,重点加强施工方案审批、技术交底等事前控制,还需强调工序检查、实测实量等重要过程,落实质量验收、成品保护等事后控制。

3.2 强化人员培训与责任落实

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责任意识,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很大。为此,需对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实施系统培训强化,涉及新技术、新型工艺以及质量安全相关规范,增进他们的专业技能及现场应急处置本领。培训宜突出理论跟实践相统一,采用案例分析、模拟实战等手段提高培训质量。要清晰阐明各岗位的职责,把责任分工进行细化,保障各个环节都有专门人员承担。创建周全的责任追究体系,就施工进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求相关人员担责,深化责任认同感,引导管理与操作走向规范化。经由持续培训及责任落实起来,提升全员对质量的敏感度,构建全员踊跃讲质量、主动抓质量的良好环境,从而有力提升施工质量及安全层面。

3.3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

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基,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之一。施工单位要建立完整的采购管理制度,选择能够长期合作、供货质量稳定的供应商。在具体采购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逐项核对材料参数指标,比如钢材的具体型号、水泥的强度等级这些关键参数特征。在采购钢筋时,施工单位不仅要检查厂家的检测报告,还要自行取样进行抗拉强度测试,以确保材料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当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要进行二次复检。这时通常会采用随机抽检的方式,比如,对每批到货的水泥都要做凝固时间测试和承压能力检测,如果发现指标不符合标准,就要立即安排退换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受潮变形的情况,所以验收时要重点检查包装的密封性。在仓储管理方面,施工单位要根据材料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管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析各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不确定性因素,有针对性的控制对工程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确保施工安全。相关人员应重视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类别中对工程影响更大的风险因素,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工程项目的安全落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晓芳 .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J]. 中国住宅设施,2024(增刊 1):90-92.

[2] 邱红梅 .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J]. 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12):41-42.

[3] 李仲宏 .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