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体育中考改革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沈全龙 李朝霞 付志琴
湖北省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黄石市第六中学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 435000
1 研究目的
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应把学生主体因素纳入考量范畴,真正实现体育中考实施的初衷:促进当代学生的体制健康。但调查发现,在备考期间,多数学校在初中一年级就将体育课摇身变为体育中考项目的“训练营”,而忽视了其他课标内容的教学;在体育中考结束后,体育课出现课时减少、甚至面临取消等现象。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体育中考对学生诸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就学生角度为体育中考制度改革提供合理对策。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料库查阅 1989—2014 年期间的相关文献,以“体育加试”、“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体育中考”、“中考体育”等词为关键词进行搜素,通过整理分析资料,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SPSS19.0 等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3 问卷调查法
紧紧围绕研究内容与目的,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体育教师的反馈,设计了针对初中学生和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
3 结果与分析
3.1 协同脱节的三重困境
3.1.1 目标断层
通过调研发现:初中学校中考“应试化”训练挤占校本课程, 78% 初中学校存在 “考什么教什么” 现象。
3.1.2 资源错配
通过调统计发现城区和乡村资源配置不平衡:城市初中学校设备闲置,而乡村校基础器材不足。
3.1.3 评价单维
中考分数成了唯一指挥棒,忽略了“运动习惯终身化” 培育。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制定“四维协同”机制。
制定政策衔接机制:中考目标与《黄石学校体育五年规划》动态匹配。制定资源流动机制:“智能考点”共享学校场馆课后服务。制定课程共生机制:中考项目与校本课程模块化融合。制定评价反哺机制:体质大数据驱动教学精准干预。改革后学生体能优良率提升 23% ,学校体育经费年均增长 17% 。
4.1.2 构建“以考促教、以教优考”新生态
创建“考点即课堂” 资源复用模式;打通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课程优化和反馈链壁垒,为体教融合提供资源。
4.2 建议
4.2.1 试点突破。开发 “矿冶精神”特色课程,选取部分学校为智能考点共享试点。
4.2.2 城乡联动。推行体育教师“走教制,建立教联体和中心校等资源联盟。
4.2.2 形成生态。形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中考、校本课程、社区健康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 . 关于印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S]. 教体 [1992]4 号 1992-8-17.
[2] 刘世睿 .2010—2012 年我国中心市州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方案比较研究 [D]. 广州大学 ,2013.
[3] 陈德钦 .2012 我国中考体育考试的审视 [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4] 邢静文 .2014 湖北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 .1985-2000 年中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动态分析 .2000 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 杨贵仁 . 中央 7 号文件实施 5 周年的回顾与展望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24(3):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