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与常态化课堂融合的“ 三阶递进” 模式构建

作者

孙瑞宝

邹城市兖矿第二小学

一、第一阶:情境导入-链接生活,锚定单元核心

(一)单元情境的设计

将大单元教学和常态化课堂进行融合的起点就是情境导入,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从单元整体上出发,设计具有贯穿性的情境,同时还要兼顾课时学习内容与要求,在情境之下,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进行想象与思考,将表象的体验进行深化。在情境创设上,可以分为生活情境、虚拟情境、互动学习情境三个方面。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虚拟情境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虚拟调研或者实验情境;互动学习情境是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情境。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学习中,本单元中的学习内容与计算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组合图形面积、不规则图形面积相关,根据新课标中相关要求,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与观察,了解与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 学习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 学习组合图形,并将组合图形分解成学习过的图形。4.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根据单元目标,可以进一步细化课时目标:1. 通过剪拼将平行四方形转化为长方形,说一说两者底、高与长和宽的关系,初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2. 会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问题。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结合目标,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单元情境:学校想要在教学楼旁边规划三块绿地,分别是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并需要在中间设计一块组合图形的休闲区域供大家休息。现在需要对绿地的面积进行测量与计算,划分种植的区域,每块绿地要种植一种植物,你会如何规划呢,请你制作一个优化方案。借助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单课时情境设计

课时情境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单元大情境,这样才能不脱离单元教学,实现单元与课时教学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上,笔者为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图片,在情境中,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要为计算这块草坪的面积,都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该如何计算呢?我们之前是不是已经学习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呢?你能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式推导出来吗?”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上,体现出单元教学的一个进阶。

二、第二阶:问题探究—层层递进,深化单元核心

(一)单元大问题引领

深度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的目的是将知识进行迁移,也就是将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在大单元教学中,统领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任务就是大任务。因此,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就需要通过问题来推动任务的发展,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单元基本问题,将关键问题贯穿

在课堂教学当中。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核心思想为转化思想,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核心问题:怎样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这些图形转化成之前我们学习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呢?这个问题可以贯穿单元教学的整个过程,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核心方法为“转化”。

(二)课时子问题分层

因为在学习单元不同知识点的时候难度不同,所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分层性的小问题,将小问题贯穿在常态化课堂教学时长当中

例如还是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上,结合单元大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小问题:1.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2. 通过割补法尝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转化后说一说两者的关系。3.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4. 在推导完毕,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情境中的平行四边形草坪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思考,之后进行合作与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逻辑,深化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认知与记忆。

三、第三阶:迁移应用-多元实践,内化单元核心

国外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先生认为:“迁移应用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为了保障融合的质量,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开展迁移应用活动,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上面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上,课时情境为计算平行四边形草坪的面积,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据,比如草坪的底是 5 米,高是3 米,计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此外,还可以设计拓展性的任务,比如让学生设计由两个或者多个平行四边形或者其他图形组成的区域,计算面积。在迁移创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意识。

将大单元教学和常态化课堂进行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对常态化课堂的一次“拉长”,而是将大单元教学理念深入融合到常态化课堂的每个环节当中。“三阶递进”模式的构建,真正让核心素养从“公开课”变成了“日常课”。在教学实践上,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知识、学生学习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评价,让大单元得以在常规化课堂中生根发芽,进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深度转型。

参考文献:

[1] 祁太平 .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J]. 名师在线 ,2023(19):65-67.

[2] 高向节.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 ,2023(17):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