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红色文化在校园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戎安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在校园室内设计中,相关人员挖掘、开发与利用红色文化素材,能充分发挥外界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各环节,持续加强学生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是什么?如何将红色文化用于校园室内设计?如何发挥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校园室内设计中运用红色文化的三大关键问题。

1 红色文化的概念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主要精神。

2 红色文化在校园室内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红色文化产生、发展于革命战争时期,其作为校园室内设计的主要元素之一,能通过改善校园环境,以渗透于教育教学、日常生活真实场景的方式,宣传、发扬红色文化,增强红色革命精神的感染力、影响力,配合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等,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在宣传红色文化、强化党性修养等方面都具有实际意义。

2.1 宣传红色文化,加强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辉煌奋斗历史的见证,不仅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 学校的教室、宿舍、餐厅、体育馆、图书馆、计算机室以及公共区域,都是校园室内设计的主要场所。将红色文化开发为室内设计元素,并将其用于教室、餐厅、图书馆、体育馆等室内空间的设计工作中,能将红色文化渗透于教育教学、日常生活各个场景,有效宣传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并配合系统化的课程教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学生文化教育。如,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党规党章等以张贴海报、设计模型、印刷文字等方式,“装饰”教室、餐厅、宿舍、体育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室内空间,学生在学习、吃饭、休息、运动、阅读过程中,能接收到来自环境的潜在影响。学生置身于红色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之中,在无意间了解有关党和国家的更多内容,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自信心、自豪感随之增强。

2.2 强化党性修养,坚持党的领导

在进行校园室内设计之时,开发与运用红色文化素材,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加强学生党性锻炼,激励学生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目标学习知识、发展自我;持续促进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与此同时,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在内的学校教职工也接收到来自环境的文化教育,从而自觉加强对党的本质属性、党章党规的内化,逐步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业务修养,强化自强、自律与廉政清洁,并通过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各项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工作,影响学生,强化环境对学生思政教育、文化教育的效果。

在学校室内设计中,将红色文化开发为设计元素,以室内装修,将蕴含深刻内涵与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室内空间,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配合系统的课程教育教学,逐步强化学生、教职工的党性修养,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自豪感,并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的全面、正确领导下开展。

3 红色文化在校园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策略

在以改善真实场景、环境为目标的校园室内设计工作中,挖掘、开发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将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日常教学、生活之中,从而充分发挥环境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的作用。设计师应从红色文化墙、“红色书屋”、空间布局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室内环境设计、布局优化,以蕴含深刻内涵、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装点”校园环境,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各环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1 设计红色文化墙,宣传红色正能量

办校宗旨、校训等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以潜在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在校园室内空间设计环节,应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通过设计与建造红色文化墙,以实体红色文化墙,让校园室内空间更加丰富,并赋予校园环境以文化育人、思政育人的功能。

在设计红色文化墙之时,根据喷绘、装饰的工作特点,运用红色文化素材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走廊、综合楼大厅等规划一条蕴含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墙,让教职工、学生、家长、外来学习人员在走过这一条红色文化长廊之时,能沉浸式地了解红色历史、感知革命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与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一方面,设计师通过运用边框、顶灯、投影、电子照片墙等,突出红色文化墙的重要内容;将具有力量属性的红色作为文化墙的主背景色,搭配简约的金色、白色,奠定红色文化墙的主基调。在校园红色文化墙设计环节,设计师在按照时间线,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历史历程之时,选择不同的颜色,概括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以颜色加深红色文化宣传的记忆点,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模块使用暗红色,以此代表党与人民艰苦奋斗的抗争岁月;在解放战争胜利至今的模块使用亮红色,体现党与人民迈入新的历史征程所展现的奋进精神与优秀面貌。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环境以潜在方式影响学生的教育作用,学校在设计、规划红色文化墙之时,可基于提高文化墙知名度的目的,在红色文化墙规划以“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模块,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红色文章、照片等,展示来自师生的优秀作品,并借此扩大红色文化墙的宣传范围,宣传红色正能量,提高红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

2.2 整合红色资源,设计“红色书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柱,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2]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方式之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阅读,不仅能学习、内化知识,还能深入挖掘、剖析、感悟书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并在无形之中接受思政教育、文化教育。因此,在校园室内设计环节,红色文化的应用,应着重关注学生的阅读场所——图书馆、阅读室等,通过整合、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充实图书馆与阅读室,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感知环境之中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例如,学校设计“红色书屋”,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每日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青春之歌》《红岩》《星星之火》等不同体裁的红色读物,以红色读物充实书架,为学生提供小说、散文、语录集、诗词集等多种类型的红色读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书架设计环节,以醒目的标志,将红色读物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如“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师生可在相应模块查找相关书籍。与此同时,在“红色书屋”设计环节,环境的设计与改善不可忽视,设计师可全面整合与党、国家、领导人、革命英雄有关的红色资源,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张贴在“红色书屋”的墙面上。另一方面,在“红色书屋”设计环节,设计师还可运用数字技术、多媒体设备,采取播放短片、提供检索功能等方式,提高“红色书屋”的数字化水平,并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传播场景,让前来书屋的师生能在阅读、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沉浸式地学习、体验红色理论与文化。

3.3 优化空间布局,红色文化渗入生活

在校园室内设计环节,学校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红色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持作用,应根据环境与学生的密切关系,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出现频率较高的场景,将红色文化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吃饭、休息、运动之时,能接收到来自环境的红色文化影响。因此,设计师应优化校园空间布局,以五角星、国徽、国旗等红色元素装点运动场、体育馆、宿舍等生活场景,在生活中无限放大红色元素的感染力、影响力,将红色文化的传承、传播渗透于日常生活各环节。

例如,在校园室内设计环节,设计师基于延安革命精神,以红色波浪、五角星、国旗、小号模型以及延安典型建筑结构等,为主题餐厅设计的主要元素。首先,利用餐厅的墙面,按照时间顺序刻印红军长征胜利、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洛川会议、大生产运动、收复延安系列历史事件,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为热点词,直接将在革命历史中凝结而成的延安精神展现在全校师生眼前。其次,在最醒目的位置,运用剪影、雕刻等艺术,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在餐厅形成微景观,并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微景观的重点内容。“学校借助报刊、摆设等,渲染红色文化气氛,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形式,将红色经典历史人物或事件做成板报,达到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3]最后,根据延安革命故居的室内装饰,优化餐厅的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将延安革命故居的典型要素作为装点餐厅环境的主要素材,仿真模拟延安革命故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牢记历史、承担使命。

结论:

在校园室内设计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借助外界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学校在进行校园室内设计之时,可以从红色文化墙、“红色书屋”、布局优化三个方面入手,将红色文化与精神渗透于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日常生活之中,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影响作用,助力教师加强学生红色教育、思政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宇凌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路径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8(23):134-137.

[2] 谢人雁 , 王琨 , 李平 . 红色文化融于校园生活——红色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J]. 建筑结构 ,2022,52(19):169.

[3] 杨丰伃 . 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广场设计中的应用 [J]. 建筑科学 ,2022,38(0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