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模式下建筑机电工程总价合同的风险分担与造价管控研究
尹培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51010619830907181X
引言:建筑机电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涵盖了给排水,电气和暖通空调等众多专业,其工艺复杂,系统关联性高,材料设备多样。EPC 模式把设计,采购和施工各个环节交给总承包商协调执行,有助于达到各个环节协同高效的目的,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总价合同是 EPC 模式中固定总价的合同形式,它清楚地表明合同价格是确定的,对于业主来说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投资风险,但对于总承包商来说需要承担较大的费用波动风险。但是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决定了总价合同的实施面临着很多风险,如果风险分担不尽合理或者造价管控不当,很容易导致合同纠纷的发生,从而影响工程顺利进行。所以,对 EPC 模式建筑机电工程总价合同风险分担及造价管控进行研究有现实意义。
1.EPC 模式建筑机电工程总价合同风险辨识
1.1 设计阶段的风险
设计作为建筑机电工程之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和实施效果。设计阶段主要存在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不尽合理,设计不符合规范。设计深度不够可能会造成后续建设的大量改动,破坏总价合同固定性;设计方案不尽合理,例如设备选型不合适,系统布局不够优化等,都将加大采购成本以及施工难度;设计脱离现行规范和标准就会有返工的危险,导致造价超支。
1.2 采购阶段的风险
建筑机电工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设备,物资的购置,其购置阶段的风险表现为价格波动,供应商履约能力和物流运输。市场中的设备材料价格会受到原材料价格和市场供需的影响,如果合同订立之后有较大的涨幅,那么总承包商就会承担更多的费用;供应商如果出现产能不足,质量不过关,交货延迟的情况,将影响到施工进度,从而造成工期的拖延以及成本的提高;在物流运输中出现的破损,遗失或者运输受阻等情况也可能给采购环节带来不利。
1.3 施工阶段的风险
施工阶段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风险因素错综复杂。不恰当的施工工艺和不合格的施工技术会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和返工成本的产生;现场管理混乱如工序衔接不畅和人员设备调度不尽合理等都将使施工效率下降和工期成本提高。
1.4 管理和协调风险
在 EPC 模式中,总承包商需要对设计,采购和施工多方主体进行协调,其管理和协调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参与各方沟通不畅且职责划分不清,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的情况,从而影响项目推进的效率;对于分包单位管理不当,例如分包工程质量不过关,进度落后等,都将使总承包商承担连带责任及成本风险;合同管理混乱,诸如合同条款含混不清,变更管理失范等,都会导致合同纠纷的产生和索赔成本的提高。
2.EPC 模式建筑机电工程总价合同风险分担的原则和内容
2.1 风险分担的原则
遵循公平和合理的原则:在风险分担方面,应依据合同双方各自的权益和责任,同时也要考虑到各方的风险承受能力,以防止风险过分集中在某一特定方面。业主和总承包商之间要依据风险的可控性和关联性进行合理的责任划分,以保证双方风险承担的公平。风险和收益对等原则——风险承担方应有相应收益机会。总承包商在总价合同下所承担的成本风险是主要的,风险溢价应该反映到合同价格上,有权在合理的限度内对成本进行优化从而获得回报;业主既要享受固定总价给投资带来的确定性,又要承担自己原因所造成的风险责任。可控性原则:风险应该尽可能地分布在最有可能控制这一风险的当事人。比如设计风险应由总承包商来承担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在设计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及业主所提超越合同范围功能变更的风险。明确性原则——风险分担要在契约中明确规定,切忌含糊其辞。合同条款中需要明确各种风险的责任主体,应对方式和费用承担方式等,以减
少后续纠纷的发生。
2.2 风险分担的具体内容
业主承担的风险:主要包括不可抗力风险(例如,地震,战争以及其他双方都不能控制的情况)、业主提出的超出合同约定范围的设计变更或功能调整风险、由于业主未能及时提供现场,信息等而造成工期延误的风险和政策法规出现较大调整而这种调整又是合同订立时所不能预料的。
3.EPC 模式建筑机电工程总价合同造价控制重点
3.1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控
设计阶段作为造价管控之源,要重视设计优化和限额设计。通过引入价值工程的思想,从满足功能需求出发,对设计方案做了技术经济分析并筛选出了性价比最优的设计方案;实行限额设计,把总造价的目标分解在各个专业的设计上,以保证设计没有突破造价限额。
3.2 采购阶段的造价管控
在采购阶段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采购管理体系以达到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均衡。在市场调研和询价的基础上,货比三家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商,签订了详细采购合同,确定了价格,质量标准,交货期和违约责任等。
3.3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控
在施工阶段要加强过程控制和施工效率。编制了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优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交叉作业的干扰、缩短了工期;加强对现场签证和更改的管理,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更改程序,对需要更改的,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和签证处理,以免发生事后纠纷。
3.4 合同管理的全过程
合同管理渗透于整个工程中,是造价管控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合同订立之前,对合同的价格构成,风险分担和变更调价方式的核心条款进行了明确规定;合同执行中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对合同争议及时进行处理,并采取协商和调解的办法化解争议。
4.EPC 模式建筑机电工程总价合同造价控制策略
4.1 建立全过程造价的动态管控机制
以 BIM 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手段,实现建筑机电工程自设计至建成全过程造价动态监控。设计阶段通过 BIM 模型实现工程量的精确计算与造价模拟;在采购阶段对设备材料价格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实时追踪,并对实际采购价和预算价进行了比较分析。
4.2 强化技术和经济结合
项目各个阶段都强调技术方案和经济成本相结合,切忌只追求技术先进或者费用最低。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要协同合作,设计方案需要经过经济性论证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在施工时,通过成本分析施工技术方案,筛选出经济实用的施工方法以达到技术和经济上的最佳平衡。
结束语
EPC 模式建筑机电工程总价合同风险分担及造价管控属于系统工程,涵盖了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诸多环节。合理地进行风险分担,是维护合同当事人权益和减少争议的根本,需要遵循公平合理,风险和收益等值,可控性和明确性等原则,明确划分业主和总承包商之间风险责任;但有效的造价管控需要从设计,采购和施工三个环节着手,以全过程动态管控为手段,以技术和经济整合为手段,以供应链优化为手段,以提高人员素养为保障,从而保证项目造价能够在总价合同的框架下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 荀泊源 .EPC 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风险管理 [D]. 吉林建筑大学 ,2023.
[2] 郭晋 .EPC 模式下建筑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J]. 投资与合作 ,2021,(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