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赋能《金融学》课程混合教学的实践探究

作者

杨百里

扬州大学商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驱动下,全球高等教育体系普遍迈入数字化发展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的关键因素。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要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并将此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信息化的升级不仅对高校课程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学形式和评价机制带来了深刻挑战。

在此背景下,《金融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需紧跟金融科技与政策变革趋势,借助教育数字化手段,优化教学流程、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围绕《金融学》混合式教学的构建与实践,系统探讨数字教育环境下课程改革的路径与成效,提出混合性教学与多维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

2. 金融学课程实施混合教学的现实必要性

(1)课程知识体系复杂、更新速度快

《金融学》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操性于一体的学科。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广泛渗透至金融领域,传统金融知识体系迅速演进,导致教材内容更新频繁,教学难度持续增加。混合式教学通过引入线上模块,实现基础理论的个性化学习与资源拓展,将课堂时间更多用于互动、探究和实践,从而在有限时间内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

(2)教育数字化政策导向与实践要求

在数字教育浪潮中,混合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通过数字平台与虚拟空间,学生能够在更灵活、个性化的环境中获取视频、音频、互动习题等多样化资源,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按需学习。同时,教师可借助大数据分析与学习轨迹追踪,精准识别学生学习偏好和薄弱环节,实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靶向性与响应速度。

3. 金融学课程混合教学的构建路径

(1)课前阶段:教学资源体系重构

① 构建立体化、多维度教学资源平台。围绕《金融学》知识框架,教学团队基于课程目标、学情分析与教学难点,建设具有层次性和前沿性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形式涵盖短视频、案例解析、时事评论、章节习题、拓展资料等内容,并持续从慕课、智慧树等平台遴选优质资源补充课程内容。

② 跨学科内容融通,激发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团队将经济、历史、法律、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引入金融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与跨界能力。

③ 强化课程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与情感共鸣。依托中国金融发展脉络,课程以“中国金融发展历程”“制度特色”“时代案例”为主线,注重传播中国金融故事,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制度自信。通过月度教学研讨与案例打磨,不断深化课程育人内涵,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

(2)课中阶段:数字工具赋能教学过程

① 以问题导向促进学生金融逻辑的建构。围绕真实金融事件设计教学任务,如以“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为切入点,层层剖析市场机制、金融监管与风险传导过程。引导学生课前协作搜集资料、制作分析报告,在课堂中进行汇报、辩论、拓展,使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有机融合。

② 课堂教学创新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教师利用学情数据与平台反馈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在线答题、互动抢答、情景模拟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同时,借助《金融学》立体化教材,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内容的深度融合,提升学习效率与内容延展性。

③ 模拟操作与虚拟仿真提升实践能力。通过金融仿真平台开展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交易实训、外汇买卖演练等环节,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实际技能。

④ 协作学习与工具使用提升互动体验。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运用百度、微信(企业版)、Trello 等工具完成协同任务,提升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能力。

(3)课后阶段:深化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意识

① 课堂延伸至真实场景,深化感性认知。课后组织学生走访金融机构、参观校园钱币博物馆等,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社会责任感。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增强学生对行业的直观认知与认同。

② 鼓励参与科研与竞赛,提升综合素养。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学术论文写作、财经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在课程考评中给予加分激励。通过真实任务驱动学习,将知识运用转化为能力表达。

③ 服务社会实践,提升金融伦理与法治意识。结合当前金融诈骗高发问题,组织学生编撰《金融防诈手册》,策划防诈情景剧,深入社区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增强其金融安全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

4. 基于数字技术的多维评价体系构建

金融学课程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全过程监测与动态反馈(见表 1)。以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课程设计课前评估、阶段测验、课后复盘等环节,实时掌握学生认知进度与困惑点。借助学习通等平台进行数据汇总与分析,探索差异化教学策略,确保各类学生都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进步。

表1 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5. 结语

在教育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金融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构建“内容重塑—技术赋能—评价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有效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协同提升。混合式教学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也推动了教学理念从“教师中心”向“学生发展导向”的深度转变。未来,仍需在资源共建共享、教学平台优化、课程思政融合等方面持续探索,助力金融类课程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具备跨界视野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 .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J]. 人民教育,2022(Z3):28-32.

[2] 谢幼如 , 夏婉 , 邱艺 , 等 .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逻辑要义、实践向度与典型样态 [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9):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