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组织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

作者

李鑫洋

130828199606060017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河北承德 068450

当前,基层电子政务网络面临着外部的黑客攻击以及恶意的软件感染问题,内部的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技术层面的系统软件出现漏洞、数据保护不足。这些形势也严重的影响了基层电子政务的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因此,本文从基层组织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作为出发点,提出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和提升技术防护等对策,目的是提升基层组织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保障其稳定的发展。

1、基层组织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概述

基层组织电子政务借助信息技术,将基层政务的服务实现信息高效传递和业务便捷办理,包括基层政务办公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网络安全非常重要,关系着基层政务的正常运转,是保障基层电子政务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保密性、防止重要的政务信息泄露,还能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证网络和业务系统持续稳定的运行。基层组织中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基层网络安全是复杂的设备多样,并且分布较广泛、管理难度较大、工作人员对网络安全意识不高,容易操作不当引发安全风险。在基层组织网络安全上,要投入相对的技术防护能力,构建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

2、基层组织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形势分析

2.1 外部网络攻击威胁

当下,基层组织的电子政务网络正处于日益复杂且严峻的外部网络攻击困境。一些黑客组织出于窃取政务敏感信息的目的,常常会借助系统存在的漏洞展开极具针对性的精准攻击行动。这些黑客会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基层政务网络的端口进行全面扫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角落,试图找出那些尚未得到修复的安全漏洞。一旦成功定位到漏洞,他们便会迅速行动,将恶意程序植入到目标系统中。这些恶意程序一旦运行,就可能造成数据被窃取、系统被非法控制等严重后果,给基层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转带来极大危害。基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果稍有不慎,点击了来源不明的链接,或者下载了未经安全验证的文件,就极有可能让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趁虚而入,侵入到基层政务网络之中。

2.2 内部管理隐患

部分基层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极为薄弱,对于网络安全防范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少。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毫无安全警惕性,随意在公共网络环境这种缺乏安全保障的场所登录政务系统。而且,为了图方便,常常使用简单、容易被猜测到的弱口令来设置账号密码。这种做法无疑是为不法分子打开了方便之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让政务信息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安全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同样是一个突出问题。不少基层组织尚未构建起一套完善、明确的网络安全责任制度,导致在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各个岗位的职责不够清晰,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究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安全审计和监督机制如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技术层面漏洞

基层政务网络所依赖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各类办公软件,在系统更新和补丁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能不够全面,使得他们难以迅速且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更新,无法及时为系统打上安全补丁。基层电子政务数据包含了大量涉及政府决策、公民隐私等重要信息,其安全性和保密性至关重要。然而,在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基层单位往往缺乏有效的加密措施。一旦被黑客截获,很容易被窃取和篡改。而且,数据备份恢复机制也不完善,没有定期进行数据备份或者备份数据存储不安全,当发生数据泄露、丢失或者系统故障等事件时,无法及时恢复数据,这将给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和群众的利益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2.4 其他影响因素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不完善,使基层组织在网络安全管理和执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依据和指导,难以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基层组织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无法配备先进的安全防护设备和软件,也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的网络安全人才,导致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薄弱。同时,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整体水平不高,基层群众对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认识不足,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进一步加剧了基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压力。

3、基层组织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对策研究

3.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精心规划一套全面且系统的网络安全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具有连贯性和针对性。按照既定时间表,定期组织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网络安全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网络架构安全原理、数据加密技术等;详细讲解安全操作规范,包括政务系统登录流程、文件传输安全要求等;深入剖析常见安全威胁的类型、特征及形成原理,如网络钓鱼攻击的常见手段、恶意软件的传播途径等,并传授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此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与自我防范能力。

3.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基层组织各部门和人员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将网络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审计机制,对政务网络的操作行为、系统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审计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为网络安全事件的追溯和调查提供依据。制定严格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入职审查、岗位安全考核、离职交接等环节,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背景审查和安全教育,防止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和泄密事件的发生。

3.3 提升技术防护能力

及时为基层电子政务网络使用的系统和软件更新补丁,修复已知漏洞;采用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和软件,避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开源软件;安装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设备,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和防护。对基层组织的网络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修改默认密码,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法访问;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恢复机制,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便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3.4 加强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建设

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快制定和完善基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基层组织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加大对网络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基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基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包括网络安全架构、安全防护技术要求、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指导基层组织科学合理地开展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层组织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是保障基层电子政务能顺利推进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当前的网络形势进行全面的分析,进一步的揭示了基层组织在电子政务网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为基层组织应对网络安全挑战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未来,基层组织也要不断的关注网络安全动态、优化安全策略、强化安全保障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基层电子政务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娅妮 . 基层组织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 [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5,(03):127-129.

[2] 赵成胜 .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以 J 市为例 [J].新潮电子 ,2023,(08):55-57.

[3] 王月鹏 . 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秦皇岛市为例 [J]. 金融科技时代 ,2023,31(07):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