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角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

作者

刘娟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七中学 014300

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变革性技术,正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有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新的路径。高中物理作为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人工智能与高中物理教学的契合点

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智能化、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与高中物理教学有着天然的契合之处。第一,物理学科注重概念理解和逻辑推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帮助学生梳理物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实现因材施教。第二,物理学习离不开实验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构建虚拟仿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安全、低成本的条件下,体验各种物理实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感性认识。智能实验系统还可以实时采集学生的实验数据,给予智能化的指导和反馈。第三,物理问题求解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学生进行物理问题的推理和计算。例如,智能作业批改系统可以为学生的解题过程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而智能答疑系统则可以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人工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智能化教学设计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挖掘分析,构建学生画像,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例如,智能化教学设计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风格等,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知识点,系统可以推荐最优的教学案例、习题和实验项目。这种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利用智能化教学设计工具,减轻备课压力,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

2、个性化学习辅导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实现一对一的学习体验。例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许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一概念时会感到困惑,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方向在变,但速度大小不变,为什么会有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为什么指向圆心?学生在系统中提出疑问后,人工智能算法会快速分析问题,给出清晰易懂的解释。系统可以用动画演示物体在圆周上运动时速度矢量的变化,直观地展示速度方向改变导致的加速度。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速度合成、圆周运动的数学推导等,帮助学生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加深理解。除了答疑,智能学习伴侣还可以通过跟踪学习数据,及时发现学生在向心加速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伴侣则会推荐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如探究向心加速度与转速、半径的关系等,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物理世界。

3、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环节,但受限于场地、设备、安全等因素,学生的实验机会往往较为有限。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构建虚拟仿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体验真实的物理实验。例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 VR/AR 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沉浸式的虚拟实验环境。在这个虚拟实验室里,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自由落体实验过程。他们可以自由设置小球的质量、初始高度等参数,系统会根据学生的设置,逼真地呈现小球下落的运动场景。学生还可以随时暂停实验过程,观察特定时刻小球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除了模拟真实实验,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些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探究。例如,学生可以设置一个真空环境,观察理想状态下的自由落体运动,或者让小球从数千米的高空落下,感受高度对自由落体的影响。这些在现实实验室难以实现的条件,在虚拟环境中都可以轻松设置。学生在反复尝试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探究物理世界的欲望。教师在虚拟实验平台上备课时,可以预设不同难度的实验情境。例如,设置空气阻力、弹性碰撞等因素,增加实验的真实性和复杂性。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系统可以智能推荐合适的实验方案。学生完成实验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4、智能化学习评价

传统的物理学习评价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过程性、个性化的学习评价,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例如,智能作业批改系统不仅能自动判断学生答案的对错,还能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智能分析,通过对比标准答案和优秀范例,系统可以诊断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个性化的改进建议,这种即时、全面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修正错误思路,不断优化解题策略。智能测评系统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表现,实时生成个性化的试题。系统通过知识图谱和试题库,动态调整试题难度和类型,全面考察学生的物理能力。测评结果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还能揭示其能力结构和学习特点,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教师可以利用智能评价系统,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决策。系统提供的学情分析和教学建议,可以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结束语: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物理教学,有望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智能化教学设计、个性化学习辅导、虚拟仿真实验、智能化学习评价等应用策略,可以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和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松 . 数字技术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 [J].成功 , 2025, (14): 64- 66.

[2] 单凌菲 . 生成式 AI 辅助的 ADI 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导师:杨建文. 上海师范大学 , 2025.

[3] 江北大 , 王怀宾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研究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 2025, (06): 173-175.

[4] 王毅 . 人工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J]. 成才 , 2025,(02): 123-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