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层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作者

周纯印

滕州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推动建筑向高空拓展,高层建筑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形态。混凝土因具备出色的可塑性、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经济性,在高层建筑土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剖析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振捣以及养护等环节的技术要点,期望为提升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确保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1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特点

1.1 施工高度高

高层建筑的显著高度使得混凝土垂直运输面临巨大挑战。必须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以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和坍落度损失,保证其工作性能稳定。此外,高空作业环境下,施工操作空间有限,进一步增加了混凝土施工的操作难度。

1.2 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建设规模大,混凝土施工通常需要分阶段、分层进行。这就导致混凝土施工会经历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性能、施工工艺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环境下,必须采取严格的施工措施来确保混凝土质量。

1.3 结构复杂

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涵盖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且内部功能分区复杂。这使得混凝土施工需要满足不同结构部位的需求,像梁柱节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等部位,施工难度大,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精准度要求极高。

2 高层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2.1 高层建筑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

高层建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遵循满足设计强度的等级、工作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准则。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原材料特性、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进行设计。首先,依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初步确定水灰比、水泥用量和砂率等关键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初步配合比后,需开展试配工作。试配过程中要模拟实际施工条件,检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等指标。若试配结果不符合要求,需分析原因并调整配合比参数,如改变水灰比、调整外加剂掺量等,直至混凝土性能达到设计和施工标准。同时,鉴于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环境条件变化大等特点,还需对配合比进行动态优化,保障混凝土质量稳定可靠。

2.2 高层建筑混凝土搅拌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其搅拌效率高、搅拌均匀性好,能够满足大量混凝土生产需求。依据工程规模和混凝土浇筑速度,合理选择搅拌机型号和数量,确保混凝土供应不间断。同时,配备先进计量设备,对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精准的计量,保证配合比准确性。搅拌时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顺序。通常先将骨料、水泥和部分水加入搅拌机,搅拌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剩余水和外加剂继续搅拌。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类型、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特性来确定,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此外,要定期检查搅拌机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保障混凝土搅拌质量。

2.3 混凝土运输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高度大,混凝土垂直运输至关重要。常用运输设备有混凝土输送泵、塔式起重机等。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能力强、效率高,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和连续浇筑部位;塔式起重机灵活性好,适用于一些特殊部位或小型构件的混凝土运输。选择运输设备时,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输距离、混凝土浇筑部位和施工进度等因素。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工作性不发生明显变化。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坍落度损失和温度变化过大。比如,在混凝土输送泵管道上包裹保温材料,防止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同时,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抵达浇筑地点,并及时浇筑。

2.4 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技术

2.4.1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需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构件开展检查,确保其定位精准、安装稳固,完全契合设计与规范标准。清除模板内的杂物、积水等,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但不得残留积水。同时,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浇筑流程、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等内容。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应依据结构特征与施工缝布置,合理选用浇筑的方式,例如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等方式。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多采用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从浇筑层下端起始,逐步向上推进,保障混凝土浇筑连续地进行,避免出现冷缝现象。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速度,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施工缝位置应根据结构受力特性、施工工艺来确定,通常设在结构受剪力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需对已浇筑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清除浮浆、松动石子等,凿毛并冲洗干净后,先铺设一层和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再进行混凝土浇筑,以确保施工缝处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2.4.2 混凝土振捣

高层建筑混凝土振捣主要用插入式振捣器,其振捣效果良好,能够深入混凝土内部,使混凝土密实成型。根据混凝土构件尺寸与钢筋间距,选择适宜直径的振捣器。对于薄壁构件或钢筋密集区域,可采用小型振捣器或配合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作业。振捣时需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插入点均匀的排列,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为振捣器作用半径 1.5 倍左右。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明显下沉、不产生气泡、表面泛浆为准,避免出现过振或漏振现象。振捣过程中,振捣器不能触碰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防止其发生移位或变形。针对梁柱节点等钢筋密集部位,需加强振捣,必要时可选用二次振捣工艺,以提升混凝土密实度。

2.5 高层建筑混凝土养护

高层建筑混凝土养护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养护、养护剂养护法。自然养护适用于一般气候条件,通过覆盖草帘、麻袋等保湿材料,并定期浇水维持混凝土的表面湿润。对于大面积混凝土楼板,也可采用蓄水养护方式,在混凝土表面蓄水以实现保湿养护的目的。养护剂养护适用于不便浇水养护的部位,将养护剂均匀喷洒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蒸发。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水泥的品种、混凝土强度增长状况及施工环境等因素确定。通常情况下,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大于 7 天;对于有抗渗要求或者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大于14 天。养护期间,需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控制好养护温度,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剧烈变化而产生裂缝。

结束语

高层建筑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系统工程,涵盖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振捣以及养护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紧密关联、相互影响,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为保障高层建筑质量与安全,施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环节技术要点,严格依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随着建筑技术不断发展,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将持续完善进步,更好地满足城市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程鹏,韩健,魏瑶瑶.探究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技术[N].山西市场导报,2024-06-13(C06).

[2]张明明.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2,(1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