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优化与新型耗能节点设计研究

作者

郑狄龙

身份证号:330724197101143316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钢结构建筑凭借其自重轻、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势,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高层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其高度高、柔度大,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和振动响应,结构的抗震性能面临严峻挑战。一旦遭遇强烈地震,结构的薄弱部位可能率先破坏,进而引发整体结构的倒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如何优化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高效的耗能节点,成为建筑结构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关键问题。开展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优化与新型耗能节点设计研究,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1 结构布置因素

高层钢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对其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平面布置不规则(如平面形状凹凸不规则、偏心过大等)会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效应,使部分构件受力增大,易发生破坏 。竖向布置不均匀(如竖向刚度突变、质量分布不合理等)会造成结构在地震时出现薄弱层,地震能量在薄弱层集中释放,引发楼层破坏甚至结构倒塌。例如,当建筑存在竖向收进或悬挑时,收进或悬挑部位的构件受力复杂,抗震能力相对薄弱。

2.2 构件力学性能因素

钢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如钢材的强度、延性、韧性等,直接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高强度钢材能够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但可能降低钢材的延性和韧性,不利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吸收能量 。构件的截面形式和尺寸也至关重要,合理的截面形式可以提高构件的抗弯、抗剪和抗扭能力,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例如,采用箱形截面的钢柱相较于工字形截面,在双向受弯和抗扭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2.3 节点连接因素

节点是钢结构中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其连接性能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节点连接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不足,会导致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率先破坏,影响结构的传力路径和整体性能。常见的节点破坏形式包括焊缝开裂、螺栓松动或剪断等 。因此,设计可靠的节点连接形式,保证节点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耗能能力,是提高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环节。

三、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优化策略

3.1 结构布置优化

在平面布置上,应尽量使结构平面形状规则、对称,减少偏心,避免出现凹凸不规则等情况。可采用方形、圆形等简单规则的平面形状,或通过设置防震缝将不规则平面分割为多个规则的结构单元。在竖向布置上,保证结构的竖向刚度和质量均匀变化,避免出现刚度突变层和薄弱层 。例如,通过合理调整各楼层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使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逐渐变化;对于存在竖向收进或悬挑的建筑,在收进或悬挑部位加强构件设计,提高该部位的抗震能力。

3.2 构件参数优化

基于结构力学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对钢结构构件的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结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钢材强度等级,综合考虑钢材的强度、延性和经济性。对于关键构件(如底层柱、转换层构件等),可选用延性较好的钢材,提高构件的耗能能力 。同时,优化构件的截面形式和尺寸,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如对于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柱,可采用圆形或箱形截面;对于主要承受弯矩的梁,可采用工字形截面。通过调整构件的截面尺寸,使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受力分布更加合理。

3.3 阻尼器设置优化

在高层钢结构中合理设置阻尼器,可有效消耗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抗震需求,选择合适类型的阻尼器(如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等) 。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阻尼器的布置位置和数量,使阻尼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耗能作用。例如,在结构的层间位移较大或受力集中的部位布置阻尼器,可有效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和构件内力。

四、新型耗能节点设计

4.1 设计思路

新型耗能节点的设计基于 “ 强节点、弱构件” 的抗震设计理念,旨在通过节点的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保护主体构件免受破坏 。采用复合耗能材料,结合独特的构造形式,使节点在地震作用下能够率先进入塑性变形状态,发挥耗能作用。同时,保证节点在正常使用荷载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

4.2 构造形式

新型耗能节点由核心耗能单元、约束单元和连接单元组成。核心耗能单元采用低屈服点钢材或形状记忆合金等具有良好耗能性能的材料,通过合理设计其形状和尺寸,使其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 。约束单元采用高强度钢材制成的外壳,对核心耗能单元进行约束,防止其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局部屈曲或失稳。连接单元用于将节点与钢结构构件进行连接,保证节点与构件之间的可靠传力。节点采用螺栓连接与焊接相结合的连接方式,便于安装和拆卸。

4.3 性能分析

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新型耗能节点进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节点在不同加载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变形模式和耗能能力。模拟结果表明,新型耗能节点在地震作用下,核心耗能单元能够迅速进入塑性变形状态,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 。节点的约束单元能够很好地限制核心耗能单元的变形,保证其稳定工作。同时,对新型耗能节点进行试验研究,制作节点试件,在实验室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测量节点的荷载 - 位移曲线、耗能曲线等性能指标。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新型耗能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其耗能效率可达 85% 以上。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结构布置优化、构件参数优化和阻尼器设置优化等抗震性能优化策略,并设计了一种新型耗能节点。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高层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明显降低,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新型耗能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能够有效保护主体结构。研究成果为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技术,对提高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抗震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未来可进一步开展新型耗能节点的工程应用研究,完善节点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同时探索将更多新型材料和技术应用于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推动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兴,李志宝.基于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与优化方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09):25-27.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09.009.

[2]张谨.多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及性能评价准则的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23.DOI:10.27014/d.cnki.gdnau.2023.003976.

[3]相仁凤.高层钢框架结构梁柱连接节点性能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