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院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夏丽娟

兴隆县妇幼保健院 河北承德 067300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速提升使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化,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平台和智能诊疗设备融入医疗服务系统,效率与质量在诊疗中达到极大提升。计算机网络为医院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安全挑战也日益严峻,医疗数据为敏感资产,病毒,黑客攻击或内部泄露发生时,不仅患者隐私可能泄露,医疗服务中断也仅是一个部分,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公共卫生危机,医院急需采取手段应对这些潜在风险。

1.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主要作用

网络安全贯穿于医院运行的每个环节,其核心价值在多方面能体显得出,网络维护人员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及时修复潜在风险,确保核心服务器免受病毒入侵或非法访问,电子病历调阅,检验报告传输等关键业务不间断支持,避免诊疗中断因网络故障导致。医疗质量提升层面,远程会诊,智能诊疗等新兴技术应用基础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筑牢,数字化医疗设备精准对接临床需求,诊断效率提高,人为操作失误风险降低,医护人员日常操作中,完善的防护体系有效拦截恶意广告和钓鱼链接,避免数据泄露因误触风险页面引发,权限分级管理不同岗位人员授权范围内访问系统,患者隐私保护,操作流程规范[1]。

2.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 病毒侵袭问题

医院计算机网络持续受到病毒威胁,病毒的隐蔽传播与连锁破坏特征直接影响医疗系统运转,破坏性代码植入后自我复制,潜伏在诊疗设备驱动程序或医疗数据文件中,逐步侵蚀核心功能。医护人员调用感染文件时,病毒借助内部网络扩散,影像存档服务器,电子病历库等关键节点受到威胁,多台设备响应延迟或异常重启,攻击性病毒篡改检验仪器传输参数,医疗数据失真;引导型病毒瘫痪挂号系统硬盘分区,门诊业务中断。病毒在院区设备间传播时,患者隐私数据外泄风险往往难以避免,病毒程序捆绑敏感医疗信息传输,形成难以追溯的数据泄露链。

2.2 黑客攻击

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在黑客攻击威胁下,其技术手段与破坏形式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连续性,恶意程序被编写后渗透医疗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界面可能被伪造,电子处方传输路径常被修改,临床决策信息失真。部分攻击针对医疗设备控制端口,远程操控CT 机,呼吸机等精密仪器运行参数,危及患者治疗安全,虚假挂号链接或伪造检验报告查询页面被用作诱饵,医护人员一旦误触,权限窃取程序触发,患者隐私数据批量泄露。

2.3 用户安全意识较差

医院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的不足使系统脆弱性显著增加,日常操作中习惯性的疏漏常为安全威胁提供可趁之机,医护人员登录电子病历系统时,使用简单密码或长期未更换认证信息,显著提升账号被盗风险;处理检验报告时部分人员忽视安全警告,关闭防火墙批量导出数据,恶意程序趁机而入[2]。

3.医院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应用杀毒软件

医院计算机网络中部署专业杀毒软件,这与医疗场景的特殊需求存在功能设计相关性,是抵御安全威胁的基础防线,电子病历系统,影像传输通道和药品管理平台的数据流,借助杀毒软件实时扫描,恶意代码隐藏在医嘱下达记录或检验结果中也能够及时受到拦截,CT 机工作站,实验室分析仪等专用设备系统封闭,定制化杀毒模块采用低资源占用检测模式,设备驱动文件受到深度解析,利用医学影像格式漏洞传播的复合型病毒能够受到阻断,同时避免干扰设备正常运行,医疗设备全天候运行的特征也对杀毒软件的运行逻辑和资源管理形式施加了特殊要求[3]。杀毒程序对患者隐私数据进行保护时,电子病历核心字段与常规诊疗信息被分级隔离,加密柜技术完成此类操作,勒索软件攻击下关键数据可避免批量窃取。

3.2 防范黑客攻击

医院计算机网络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抵御黑客攻击时需兼顾医疗业务连续性与安全防控严密性,网络边界部署智能防火墙,电子病历系统,影像传输专网和互联网接入区采用差异化防护策略,深度解析医疗数据包特征,识别伪造检验报告请求或异常药品库存查询指令。医疗设备专用网络使用协议过滤路由器,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实时数据回传需求可确保,非标准通信协议试探性连接受到阻断,利用医学数字成像格式漏洞的渗透攻击能够拦截,远程会诊平台与多院区数据交互需求下建立双重网关验证机制,前置网关高强度加密认证访问者身份,后置网关依据临床科室需求动态调整数据交换权限,跨院区病历调阅便捷性可保障,攻击者通过合法通道横向移动也能够防止。服务器集群里的审计系统对医嘱下达,处方修改等关键操作日志实施实时追踪,医护人员操作习惯与行为基线的结合存在相当的重性,异常频次的数据导出或病历访问超范围时,自动隔离程序触发,外接医疗设备接入前实施安全扫描[4]。

3.3 加强用户主观保护意识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需持续强化全员防护意识,安全规范转化为医护人员日常操作习惯,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实操培训,医务人员掌握识别钓鱼邮件,防范 U 盘病毒等技能,开具电子处方或调阅影像报告时核查系统安全状态。医疗设备操作界面复杂,制定图文并茂的简明操作指南,技师启动CT 扫描前确认设备网络隔离状态,检验仪器数据传输时检查加密标识,建立科室安全员制度,各病区指定人员监督医嘱系统登录密码更换频率,核查共享账户使用记录,及时上报异常登录行为,医疗数据管理实行分级备份机制,医生完成当日病程记录后同步至加密云存储,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对患者监护数据进行本地与云端双备份,突发故障时快速恢复关键诊疗信息[5]。

4.小结

信息技术的逐步应用使医院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一环,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提升时,各种安全隐患也逐步暴露。病毒入侵,数据泄露以及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频发,患者隐私和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受到严峻挑战,本文对医院计算机网络维护现状与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构建医院信息安全体系,患者隐私与医疗数据安全提供切实保障,智慧医疗发展也健康有序。

【参考文献】

[1]郭兆瑞,石福汇.医院管理中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4,(18):66-68.

[2]张梦醒.网络安全视角下医院信息管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分析[J].软件,2024,45(07):159-161.

[3]韩伟.大数据时代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4,(03):156-158.

[4]杨晓艳.解析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对策[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3,7(08):185-188.

[5] 杨雷. 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 集成电路应用,2023,40(07):277-279.

个人简介

作者简介:夏丽娟(1987-8-25)女,汉族,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