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队干部应提升四种思维能力
刘爱东 于金利 向江太
31619 部队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决定工作成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并进行实践。强军新征程上,新时代军队干部应努力提升胜战思维、体系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锻造素质过硬的人才方阵。
一、胜战思维是练兵备战的“靶向标”
军人生来为战胜,军队价值在打赢。一要强化胜战意识,砥砺胜战意志。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能打仗、打胜战的核心职能没有改变。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能打仗、打胜仗举过头顶,按照能打胜战的要求搞建设、抓训练,进一步强化“战”的意识,理清“战”的思路,立起“战”的标准,找准“战”的位置。把谋打赢作为最大职责,进一步提高领战本领,团结带领官兵尽打仗之责、干打仗之事、强打仗之能。
二要紧盯强敌对手,锤炼胜战本领。现代战争进入智能化战争时代,作战对抗呈现云网支撑、跨越融合、数据驱动、算法主导、智能自主等特点。战场环境由单维向陆海空天电磁网络核生化多维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美军提出在印太地区跟我军打一场高端战争。面对强敌挑衅,必须把未来打什么仗、同谁打仗、怎么打仗这些问题搞清楚。深入研究强敌,寻求制胜之策,拿出更多非对称斗争策略和有效战法,用人无我有应对战争威胁,用钢多气更多的底气豪气战胜强敌对手。
三要培塑胜战精神,汇聚胜战力量。革命先烈不惧顽敌打大仗,不怕牺牲打恶仗,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胜利的价值、使命的分量,生动揭示了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的制胜密码,印证了“除去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价值追求。新时代革命军人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培塑胜战精神,敢于亮剑,善于斗争,汇聚起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力量。
二、体系思维是联合聚优的“黏合剂”
体系思维是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思维方式,要求人们从整体、结构、功能、动态平衡、发展变化等方面来理解和解决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体系思维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启示我们:依托网络信息系统,强化体系练兵,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才能打赢战争。
一要坚持体系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对抗、系统与系统较量。应把握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特点规律,统筹各种力量、各个系统、各类要素建设,集智攻关侦察预警、信息共享、指挥控制、精确保障能力,实现力量上的合,行动上的联,指挥上的统,效能上的优。
二要坚持体系练兵。体系练兵旨在通过跨区域、跨军(兵)种的联合演习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指挥统一,从而提高体系的战斗效能。立起体系练兵鲜明导向,打破空间、结构、兵种、编成的局限性。体系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成为每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所向。每一个体系成员都具有了相同的练兵价值认同,体系的能量才能澎湃向前。强化融入体系的能力,避免只注重个体训练,不注重体系联合,只练个体而融不进体系。近年来,体系练兵、联合训练深入开展。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军体系作战能力还有短板弱项,制约了体系建设发展。比如,融合系统不健全,信息平台不一致、接口不统一、软件不兼容等。必须建强作战体系,加快提高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三要坚持融入体系。当前官兵体系作战观念还不够牢固,演练中对组网用链关注不够。要强化体系作战思维,不断提升运用网络信息体系的能力。按照联合作战要求,抓好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训练,主动把自己嵌入作战链条,在实践中积累体系作战经验。
三、创新思维是提升战斗力的“加速器”
创新思维是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以新颖独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的本质要求是用新的理念、视野、方法、标准推进工作。习主席指出,“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攻克制约我军建设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坚破难。”创新活动源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成效取决于创新思维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挑战、新要求,必须向创新要战斗力。
一要创新作战理论。作战理论创新的核心在于揭示和厘清新的战争制胜规律和机理,进而概括出新的战争指导。谁在军事理论创新上高人一筹,谁就更有可能抢占制胜先机。因此,必须紧盯不断发展变化的战争形态和不断涌现的战场新情况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的理念,靠新理论实现新突破。
二要创新战法训法。立足未来战场需求,积极构建与战斗力生成规律相适应的训练体系。着眼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不断强化对新兴领域军事技术的了解把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训法,拓展模拟仿真、网络对抗等训练手段,精准对接未来战场,贴近实战需求,让先进技术为训法创新提速增效,为战斗力建设聚势赋能。
三要创新武器装备。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用好“网络 +”、“数据 + ”、“人工智能 + ”等赋能手段,构建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
四、底线思维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安全带”
底线思维是指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强调在做决策和行动时,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不利情况,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是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的思想方法。我们党坚持辩证法,要求“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提倡逆境时奋起,顺境时戒惧,永葆青春活力。强化底线思维,逆境时用开拓法,顺境时用收敛法。
一要居安思危,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习主席反复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告诫全党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考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需要我们应对的风险和挑战、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迎难而上方能拔云见日,唯有百折不挠方能成就事业。
二要遵规守纪,守住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始终对党纪国法、规章制度怀有敬畏之心、崇敬之意、敬守之责,做到不触碰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自觉远离政治纪律的“高压线”、法律法规的“警戒线”、思想道德的“防守线”,在遵规守纪中干净做事、大胆干事。
三是勇于担当,肩负起神圣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担当。我军要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我们既需要攻坚克难的拼劲、敢想敢试的闯劲,也需要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和有效办法,不断凝聚起锚定目标、聚力打赢的强大信心和力量。在吃苦耐劳中砥砺意志品质,在攻坚克难中锻造过硬本领,在知重负重中强化使命担当,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职责使命,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参考文献
[1] 吴黎宏 . 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思维 [M]. 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 ,2020.5.
[2] 孙启涛 . 立起体系练兵鲜明导向 [N]. 中国国防报 ,2022-5-25(03).
[3] 樊伟伟 . 善战 : 军人生来为战胜—传承英雄军队的红色基因 .[N].解放军报 ,2022.08.04.(6).
[4] 胡长栓 . 坚持底线思维 [N]. 人民日报 ,2022-10-11(17).
作者简介:刘爱东,教研部第三教研室,高级讲师,专业技术大校。于金利,教研部第三教研室,高级讲师,专业技术中校。向江太,教研部第三教研室,二级军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