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对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影响与提升策略

作者

石志虎

江苏坤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11700

一、引言

在当今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成为项目成功与否以及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成本控制涉及众多方面,而其中材料成本由于占建筑工程总成本的比重通常可达 55%-70% ,显得尤为突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从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的规划筹备,到施工过程中的合理使用,再到完工后的妥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与成本紧密相连。科学、高效的材料管理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优化资金投入,对实现精准的成本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深入探究其相关内容极具现实意义。

二、建筑工程中材料成本的占比及材料管理对成本控制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领域,材料成本往往占据着总成本相当大的比重,普遍处于 55%-70% 之间。这意味着材料成本的些许波动,都会对整体工程成本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大型商业建筑项目中,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用量巨大,其价格变动以及用量把控情况,直接关系到成本高低。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对于成本控制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一,精准的材料管理能确保材料按需采购,避免过量库存积压资金,使资金得以合理周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其二,妥善管理可减少材料在储存、搬运及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与浪费,降低额外成本支出。其三,合理安排材料的使用顺序和用量,有助于保障施工进度按计划推进,避免因材料短缺等问题导致的工期延误带来的成本增加,从而从多个维度助力建筑工程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目标。

三、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3.1 材料预算方面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预算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预算编制人员缺乏对工程实际需求的深入调研,仅凭经验或粗略估算来制定预算,未充分考虑工程变更、施工工艺差异等因素,导致预算与实际用量存在较大偏差。比如在一些住宅建设项目里,因未准确预估户型调整带来的材料用量变化,使得后续材料供应或紧张或过剩。

3.2 材料采购环节

采购把控不严问题较为突出,在选择供应商时,有时过于注重价格而忽视了材料质量,或者未对供应商资质、信誉等进行全面考察,导致购入质量不佳的材料,影响工程质量,后续返工又增加成本。同时,缺乏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意识,难以争取到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和付款条件。

3.3 材料储存环节

储存不善现象普遍存在,像仓库防潮、防火等设施不完善,致使部分材料受潮、受损无法使用。材料存放混乱,也容易造成取用不便,增加寻找材料的时间成本,甚至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

3.4 材料使用环节

施工过程中材料浪费严重,部分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对材料用量缺少精准把控,随意切割、丢弃可用材料,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四、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提升策略

4.1 优化材料预算编制策略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在编制前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结合施工图纸、工程规范以及过往类似项目的经验数据,精准核算材料用量。同时,充分考虑工程可能出现的变更情况,预留合理的弹性空间。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实施预算的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实际进度与发生的变更,及时修正预算,确保预算始终贴合工程实际需求。

4.2 加强材料采购管理策略

在供应商筛选方面,要综合考量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价格、信誉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体系,选择优质且性价比高的合作伙伴。积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批量采购、集中采购等方式,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和更有利的付款、交货条款。此外,加强采购合同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采购过程规范有序。

4.3 完善材料验收与储存制度策略

制定严谨的验收流程与标准,材料到货时,严格对照合同要求,对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等进行全面细致检查,确保入场材料合格。对于储存环节,要优化仓库环境,配备完善的防潮、防火、防虫等设施,同时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材料存放位置、出入库情况等进行精准管理,便于材料的高效取用与盘点。

4.4 严格材料使用过程控制策略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规范的施工操作流程,明确材料使用标准和节约要求。设立专门的材料用量监督岗位,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于严格控制用量、减少浪费的施工班组给予奖励,反之则进行相应处罚。

4.5 合理处理剩余材料策略

定期对剩余材料进行盘点和分类,对于可继续使用的材料,做好标记并妥善保管,优先用于后续维修或其他小型项目。对于无法再利用的材料,探索合理的回收渠道,争取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降低处理成本。

五、实施材料管理提升策略对成本控制及企业效益的积极影响

5.1 成本控制方面的积极成效

在实施材料管理提升策略后,各环节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于预算编制环节,精准的预算使得材料采购量更为合理,避免了因预算超支而造成的资金浪费,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积压成本。采购管理策略的强化,能与优质供应商达成更有利的合作,争取到更低的采购价格,直接削减了材料的购入成本。同时,严格的验收与储存制度保障了材料质量,减少了因材料损坏、变质等导致的损失成本。

在材料使用过程中,通过规范施工操作、严格监督用量等控制策略,极大地降低了材料浪费现象,使得材料损耗成本显著下降。而对剩余材料的合理处理,进一步挖掘了材料的剩余价值,避免了随意丢弃带来的浪费,从整体上实现了对材料成本的精细化把控,让建筑工程成本处于更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

5.2 企业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成本的有效控制直接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利润空间得以扩大。资金能够更高效地周转,原本被过多占用在材料方面的资金可以投入到其他生产经营环节或者新项目开发中,增强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而且,凭借高质量的材料管理在业内树立良好口碑,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后续项目招投标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多业务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长远的经济效益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打造绿色、节约型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认可,拓展企业发展的多元路径。

六、结论

综上所述,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现存的诸多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会对工程成本及企业效益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包括优化预算编制、加强采购管理、完善验收储存制度、严格使用过程控制以及合理处理剩余材料等,能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强化成本控制效果,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在未来的建筑工程实践中,企业应持续重视并不断优化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更先进、更贴合实际的管理方法,助力建筑工程高质量、低成本地顺利推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冀迎刚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与成本控制 [J]. 电脑校园 ,2023(28):91-93.

[2] 刘艳 . 建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现状与应对之策 [J]. 建筑·建材·装饰 ,2023(24):49-51.

[3] 薛永科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设备材料计划管理与成本控制 [J]. 建材发展导向(下),2021,19(1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