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困境与突破

作者

赵凤迎

高碑店市和平街道和平中心学校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 074000

一、引言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与审美追求。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较于城市小学,农村小学在古诗词教学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深入探究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困境并寻求突破路径,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学生文化自信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从《诗经》的质朴纯真,到唐诗的气象万千、宋词的婉约豪放,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古人的思想情感、生活智慧与审美情趣。农村小学开展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农村学生接触并深入了解这些优秀文化成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例如,通过学习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句,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坚韧,领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当农村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领略其中的优美意境与深刻内涵时,能够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会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使他们在未来面对多元文化冲击时,能够坚守民族文化根基,以自信的姿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古诗词教学对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古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诗词中蕴含的逻辑思维与情感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则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提升了审美能力与语言感知能力。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困境

(一)师资力量薄弱

1. 专业教师短缺

农村小学受地理位置、薪资待遇等因素影响,难以吸引专业的语文教师,尤其是具备深厚古诗词素养的教师。许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身兼多职,教学任务繁重,无暇深入研究古诗词教学。据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中,接受过系统古诗词教学培训的不足 30% (王荣生,2021)。

2.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古诗词知识储备有限,对诗词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准确传达诗词的精髓。此外,一些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单纯让学生背诵诗词,忽视了对诗词内涵的讲解与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资源匮乏

1. 教材及辅助资料不足

农村小学的古诗词教材版本相对单一,且缺乏配套的辅助资料,如诗词赏析书籍、音像制品等。学生只能通过课本学习古诗词,难以获取更多的拓展知识,限制了学生对诗词的深入理解。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农村小学图书馆中关于古诗词的藏书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 教学设备落后

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普遍较为落后。许多农村小学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无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展示古诗词的意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在古诗词教学的信息化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小学,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陈旧

1. 以背诵为主的教学模式

当前,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仍以背诵为主要目标,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忽视了对诗词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情感内涵的讲解。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难以真正理解诗词的意义,无法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2. 缺乏互动与实践教学

在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同时,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没有机会通过朗诵、表演、创作等方式深入体验古诗词,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四)家庭与社会文化氛围不足

1. 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家长受文化水平与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家长认为学习古诗词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作用不大,缺乏对孩子古诗词学习的引导与支持。此外,农村家庭中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在课余时间难以接触到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化活动,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 社会文化环境不利

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相对匮乏,缺乏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化场所与活动。与城市中丰富的诗词朗诵会、文化讲座等活动相比,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此类文化活动中,无法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突破策略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 加强教师招聘与培训

教育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的语文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提高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师资水平。同时,定期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古诗词教学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古诗词教学(吴忠豪,2019)。

2. 建立教师交流与学习机制

鼓励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建立教师交流合作机制,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到城市小学观摩学习先进的古诗词教学经验,同时邀请城市小学教师到农村小学进行教学指导。此外,建立农村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与经验,共同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

(二)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1. 丰富教材及辅助资料

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编写适合农村小学学生的古诗词教材,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同时,为农村小学配备丰富的辅助资料,如诗词赏析书籍、音像制品、电子资源等。此外,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古诗词相关书籍与资料,充实农村小学图书馆的藏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2. 改善教学设备

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为农村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数字化教室,使教师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古诗词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古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论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陈旧以及家庭与社会文化氛围不足等困境,但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与社会文化氛围等一系列突破策略的实施,有望改善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让农村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汲取文化养分,增强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续关注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与策略,推动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2] 吴忠豪.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余党绪. 思辨读写:走向深度学习[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课题名称: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4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