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设情境化实践作业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

作者

吴慧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分校  017200

引言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情境化实践作业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化实践作业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化实践作业的理论基础

情境化实践作业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情境化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刻理解。体验式学习理论主张通过直接体验获取知识。体验学习循环模式包括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实验四个环节。情境化实践作业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进而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和经验。这一观点与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实践性、体验性学习理念高度契合。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创设境化实践作业的设计原则

真实性原则。情境化实践作业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和场景。例如,可以围绕校园生活、家庭关系、社会热点等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思考。实践性原则。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避免纸上谈兵。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趣味性原则。作业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游戏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层次性原则。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综合性原则。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同时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道德与法治情境化实践作业的实施策略

首先,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例如,在学习 " 权利义务 " 相关内容时,可以设计 " 班级公约制定 " 的情境化作业,让学生通过讨论、协商制定班级规则,体验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其次,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是情境化实践作业的重要形式。例如,在学习 " 消费者权益保护 " 时,可以设计 " 模拟消费纠纷调解 " 的作业,让学生分别扮演消费者、商家和调解员,在角色体验中理解相关法律知识,能加深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再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作业。例如,在学习 " 环境保护 " 主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环境调查,提出改进建议并付诸实践。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情境。例如,通过设计网络情境模拟游戏,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道德选择和法治实践。最后,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式作业。例如,围绕 " 校园欺凌防治 " 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倡导、制度建设等系列活动,在项目实践中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四、情境化实践作业的评价方法

首先,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参与实践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态度和进步。可以采用观察记录表、活动日志等方式进行评价。其次, 多元主体评价。改变单一教师评价的方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社区等多元评价主体,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表现。再次,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情景模拟、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和能力发展。再次,成长档案袋评价。建立学生实践作业的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现和进步,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最后,反思性评价。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报告或心得体会,促进深度学习。

五、情境化实践作业的实施效果

实践证明,情境化实践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首先,它改变了传统作业的单一形式,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其次,它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的机会,使抽象的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再次,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最后,它促进了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要把握好作业的难度和量度,避免增加学生负担;二是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三是要加强家校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四是要注重作业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成长。总之,情境化实践作业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不断创新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其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情境化实践作业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教师应不断创新作业形式,完善实施策略,真正发挥情境化实践作业的育人功能。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情境类型的效果差异,以及作业设计与学生发展的内在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飞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J]. 亚太教育 , 2024, (24): 62-65.

[2] 徐佳朦 .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鲁东大学 , 2024.

[3] 吕美芳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D]. 鞍山师范学院 , 2023.

[4] 唐安琪 . “互联网 +”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 [D]. 湖南科技大学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