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学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提出,正是为了突破这种局限,注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数学的实际价值。该课程不仅强调数学知识的跨学科整合,还特别关注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策略,分析如何通过设计富有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和注重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支持。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内涵与特点

(一)“综合与实践”的定义

在小学数学中,“综合与实践”是指将不同的数学知识加以联系与整合,并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强调打破单一知识点的界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技能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而“实践”则注重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应用。通过综合与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生活化与情境化、开放性与探究性,以及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交流等方面。首先,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亲切感和实用性。其次,课程强调问题的开放性和学习的探究性,不仅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还引导他们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最后,在课堂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倾听他人意见,分享不同的解决策略,从而在互动中提升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这些特点共同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策略

(一)精心设计富有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中,精心设计富有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是关键的教学策略之一。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经验的主题,如购物结账、家庭预算、测量物品长度、设计简单路线图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具体而真实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如让学生在模拟市场中自己制定商品价格并进行预算结算,或在设计小区游览路线时合理安排最短路径,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与探索。活动中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既有基础操作,也有开放探究,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与挑战性问题的引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与表达,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应用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还应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策略和合作态度。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与互评、小组展示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积极反馈与针对性指导。通过这种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持,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与持续探究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知识整合与迁移,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中,注重知识整合与迁移、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拓展,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跨单元、跨学科的整合任务,使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自然贯通。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单元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运用分类、整理、计算、分析等多方面知识,综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系统的整合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各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还使他们在具体应用中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整体性认知。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迁移和应用已有知识,帮助他们建立从旧知到新知的桥梁。可以通过设问、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将不同单元、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自主提出问题、尝试多种解题策略,并在不断尝试和调整中深化理解。迁移学习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其创新思维和综合思考能力的养成。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迁移过程中的思维变化与策略选择,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反思性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学习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通过多元评价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施峰艳.启润课堂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23(20):153-155.

[2]马秋玲.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范式及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2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