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伸缩缝病害成因分析与修复技术研究
杨非凡
上海广豪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824
引言
桥梁是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顺畅性与安全性 [1]。伸缩缝作为桥梁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应对道路桥梁结构产生的变形,避免因变形引发结构性问题 [2-4]。但是长期承受交变应力、环境侵蚀及超载车辆冲击,已成为桥梁结构的薄弱环节。据统计,我国在役诸多桥梁存在不同程度的伸缩缝病害,其中混凝土破损、型钢变形及止水失效等问题尤为突出,不仅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更会加速桥梁主体结构的退化。本文结合嘉定区农村桥梁养护工程实践,分析伸缩缝病害成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
1桥梁伸缩缝常见病害类型及危害
1.1 混凝土破损
桥梁伸缩缝处的混凝土长期承受车辆荷载冲击与环境因素侵蚀,极易出现破损现象。常见表现为表面剥落、蜂窝麻面,严重时会产生贯穿裂缝甚至局部破碎。混凝土剥落致使骨料外露,钢筋失去保护,加速锈蚀进程;贯穿裂缝则破坏伸缩缝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其难以有效承受荷载传递。在车辆反复碾压下,破损区域不断扩大,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削弱伸缩缝的正常功能,如图1(a)所示。
1.2 型钢变形
型钢作为伸缩缝的关键受力部件,在长期交变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变形。由于车辆制动、启动产生的水平力,以及超载车辆的集中荷载,型钢会出现扭曲、弯曲甚至断裂情况。型钢变形导致伸缩缝的伸缩功能受限,无法适应桥梁梁体的正常伸缩变形需求,进而引发梁体与伸缩缝连接处应力集中,加剧结构损伤,如图1(b)所示。
1.3 伸缩缝宽度不足
部分桥梁伸缩缝因设计不合理、安装误差或后期病害发展,出现伸缩缝宽度不足的问题。随着车辆荷载的持续作用,伸缩缝内杂物堆积、混凝土膨胀等因素,使得实际缝宽小于设计值。这会导致车辆通过时产生强烈颠簸,冲击力无法有效释放,对伸缩缝及桥梁结构造成更大的破坏。伸缩缝宽度不足还会限制梁体的自由伸缩,在温度变化时,梁体内部产生较大温度应力,影响桥梁整体稳定性,如图1(c)所示。
1.4 止水带老化断裂
止水带是伸缩缝防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紫外线照射、雨水侵蚀和温度变化影响下,极易发生老化断裂。老化后的止水带变硬、变脆,弹性丧失,无法紧密贴合伸缩缝两侧结构,导致防水功能失效。雨水通过断裂处渗入桥梁结构内部,加速梁体、支座等部件的腐蚀,缩短桥梁使用寿命。积水可能引发伸缩缝周边混凝土的冻融破坏,进一步加剧伸缩缝病害,如图1(d)所示。
图1 桥梁伸缩缝常见病害类型

1.5 病害产生的危害
如桥梁伸缩缝产生了上述病害,会给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危害。首先,这些病害会导致道路出现不平整的现象,车辆经过时,会出现颠簸的现象,有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桥梁自身,这些病害会加速桥梁的老化,降低其使用寿命,也增加了后期进行维修的成本。
2桥梁伸缩缝病害成因分析
2.1 设计因素
在进行桥梁伸缩缝选型时,没有充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了不符合该路段的伸缩缝,很有可能会导致出现病害问题。比如将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的模数式伸缩缝安装到了小跨径桥梁上,很有可能由于构造复杂和锚固系统冗余,导致出现应力集中现场,加速病害的发生。
2.2 材料因素
伸缩缝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其耐久性。混凝土方面,若水泥品种选择不当、骨料级配不合理,或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抗冻性和抗渗性差,易在冻融循环和雨水侵蚀下出现剥落、开裂。型钢材料的质量缺陷,如屈服强度不达标、耐腐蚀性不足,在车辆荷载冲击下易发生塑性变形和锈蚀。止水带多采用橡胶材质,普通橡胶在紫外线、臭氧作用下易老化,耐候性较差,长期暴露在大气环境中,会逐渐硬化、龟裂,失去止水功能。
2.3 施工因素
施工工艺不当是引发伸缩缝病害的重要原因。在伸缩缝安装过程中,若锚固钢筋焊接不牢固、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会降低伸缩缝与桥梁结构的连接强度,使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易松动、脱落。界面处理不规范,如凿毛深度不足、界面剂涂刷不均匀,导致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弱,出现分层、剥离现象。施工过程中对伸缩缝的定位不准确,或未按设计要求预留伸缩量,会使伸缩缝在运营阶段无法正常工作,加速病害发展。
2.4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对伸缩缝的影响不容忽视。温度变化是导致伸缩缝损坏的关键环境因素,桥梁梁体会随温度升降产生伸缩变形,若伸缩缝不能有效适应这种变形,将在结构内部产生较大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开裂、型钢扭曲。降雨和潮湿环境会使止水带长期浸泡在水中,加速橡胶老化,同时雨水渗入伸缩缝后,若排水不畅,会在冬季结冰膨胀,对混凝土和型钢产生冻胀力,加剧结构破坏。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物也会与混凝土、钢材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材料性能。
2.5 车辆荷载因素
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和超载车辆的频繁通行,对桥梁伸缩缝造成巨大冲击。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动荷载,包括垂直冲击力、水平制动力和离心力,会使伸缩缝部件承受反复的交变应力。当车辆超载时,荷载超出伸缩缝设计承载能力,混凝土会因局部压溃而破损,型钢可能发生塑性变形甚至断裂。
2.6 养护管理因素
桥梁伸缩缝的日常养护管理不到位是病害加剧的重要诱因。部分地区因养护资金短缺、人员配备不足,无法对伸缩缝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伸缩缝内杂物堆积未及时清理,会阻碍梁体正常伸缩,并在车辆碾压下对混凝土和型钢产生额外挤压。止水带老化、破损后未及时更换,使得防水功能丧失,雨水持续侵蚀桥梁结构。
3工程案例分析——以区管农村桥梁管理养护项目为例
3.1 项目概况
区管农村桥梁管理养护项目位于嘉定区,项目为落实嘉定区管农村桥梁日常维修管理养护要求,需对105 座桥梁附属道路进行管理养护,包括:桥梁日常养护、巡查、完善桥梁基本状况卡片等。在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伸缩缝病害的问题,如何对这些伸缩缝进行处理是本项目的一个难点。
3.2 修复技术实施
3.2.1 破损部件拆除与清理
对于项目中出现病害的伸缩缝,首先使用机械和人工协同的方式,进行受损伸缩缝的拆除工作。在进行伸缩缝拆除时,当拆除到距离钢筋 2—3cm 时停止,避免过度拆除导致桥梁的受力钢筋遭到破坏,进而影响桥梁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在进行拆除时,要使用高压水枪进行实时清理,确保伸缩缝的内部不存在任何污染物。
3.2.2 界面处理技术
拆除作业完成以后,对于伸缩缝两边的梁板和桥台等进行界面处理,主要通过涂刷界面剂,增强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对于界面剂选用环氧树脂类材料,涂刷时,使用滚涂并将涂抹的厚度控制在
。
3.2.3 伸缩缝装置安装
新伸缩缝采用 D80 型伸缩缝,安装时,控制伸缩缝中心线与桥梁中心线偏差不超过±10mm,型钢顶面与桥面高差保持在 ±2mm 以内。锚固系统采用预埋钢筋与焊接相结合的方式,焊接长度不小于10 倍钢筋直径。
3.2.4 止水带更换
选用遇水膨胀率 350% 的丁基橡胶止水带,通过定制 U 型夹具固定,夹具的间距控制在30cm⨀ 。搭接处采用热硫化焊接,温度 160% ,压力 0.4MPa⨀ 。
3.2.5 混凝土浇筑
修复用混凝土采用 C50 早强微膨胀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 $0 . 3 5 。$ 并添加 5% 的 UEA 微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掺入 2% 的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浇筑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并在2h 内进行土工布覆盖养护,养护时间 >7d 。
3.3 实施效果
修复工程完成后,桥梁伸缩缝病害得到有效治理:桥面平整度IRI 值由 4.5m/km 降至 1.8m/ km,达到优良标准;伸缩缝开合功能恢复正常,实测伸缩量误差控制在设计值 ±3% 以内。
4伸缩缝病害预防措施
4.1 优化设计方案
在进行桥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察该桥梁使用地的环境和桥梁类型等,根据调查结果选择最合适的伸缩缝。对于中小型的桥梁优先选择嵌固对接式伸缩缝,对于大型桥梁使用模数式伸缩缝,确保选型正确。对于伸缩缝设置的宽度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温度和混凝土的类型,确保能有足够的伸缩空间。
4.2 强化施工管理
伸缩缝安装时,要严格规范安装的过程,确保安装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锚固钢筋要焊接牢固、混凝土要振捣密实,避免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情况。在进行界面剂处理时,要控制好界面剂的涂抹厚度,确保涂抹均匀。伸缩缝的安装精度也要严格控制,保证伸缩缝的中心线、高程和伸缩量都要符合设计的标准。
4.3 完善养护体系
桥梁伸缩缝的养护是确保不发生病害的最重要一环。在进行养护时,要制定详细的养护计划,包括巡检时间,安排的人员、检查的频次等。通过高频次全方位的养护,及时发现伸缩缝存在的病害问题。此外,定期将伸缩缝内部的垃圾、杂物等进行清理,确保桥梁的伸缩缝有足够的伸缩空间。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老化、破损的伸缩缝要及时进行更换。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桥梁伸缩缝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详细分析,并结合区管农村桥梁管理养护项目,针对该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伸缩缝病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处理结果显示,桥梁伸缩缝的病害问题得到了解决,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提高,这也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挺 . 桥梁伸缩缝常见病害及处理、预防措施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4,(28):142-144.
[2] 姚雪连 . 道路桥梁工程中的伸缩缝施工工艺探讨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5,(02):185-187.
[3] 黎津 . 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养护对策分析 [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4,5(12):115-117.
[4] 朱春燕 . 桥梁伸缩缝的施工与其病害防治分析 [J]. 汽车周刊 ,2024,(0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