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农村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李雪
高碑店市和平街道和平中心学校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 07400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中华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作为文化传承的关键时期,古诗词教学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农村小学受资源、师资等因素制约,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阻碍了文化自信的培育。因此,探究基于文化自信的农村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方面,本研究丰富了文化自信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为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新视角。实践意义上,通过提出具体可行的情境教学策略,为农村小学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提供实践指导,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农村小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 。
二、文献综述
(一)文化自信与教育的相关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众多学者也对文化自信与教育的融合展开研究。如王炳林(2020)在《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中指出,文化自信教育应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需要将文化自信的培育融入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石中英(2019)在《论文化自信的教育意蕴》中探讨了文化自信在教育领域的内涵与价值,认为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二)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现状
在古诗词教学研究领域,情境教学受到广泛关注。李吉林(2016)作为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研究者,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系统阐述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强调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余党绪(2021)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思维培养》中提出,古诗词情境教学不仅要注重营造氛围,更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深度思考,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价值。然而,目前针对农村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与文化自信融合的研究相对较少,亟待深入探讨。
三、文化自信与农村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内在联系
(一)文化自信为古诗词教学指明方向
文化自信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以文化自信为导向,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价值观与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例如,在学习爱国主题的古诗词时,通过挖掘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二)古诗词情境教学助力文化自信培育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将古诗词中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情感与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在情境中,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古诗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提升文化自信。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让学生扮演古诗词中的人物,感受古人的情感与生活,使文化自信的培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四、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资源匮乏
农村小学在教学资源方面相对薄弱,缺乏丰富的古诗词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设备等。许多农村小学图书馆中古诗词相关书籍数量有限,且内容陈旧;部分学校没有配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难以开展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活动,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小学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且部分教师古诗词专业素养不高。一些教师自身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中只能进行简单的字词讲解,难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与创新。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受教学方法单一、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农村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相对较少,对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内涵了解不足,导致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影响学习效果。
五、基于文化自信的农村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古诗词与学生距离
1. 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古诗词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描写季节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或村庄在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诗词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讲述生活故事:通过讲述与古诗词相关的生活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可以详细讲述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情境
1. 播放视频音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如诗词朗诵视频、古典音乐等。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播放一段展现山林秋景的视频,同时配以舒缓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清幽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制作动画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将古诗词中的场景与情节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古诗词,如《木兰诗》,通过动画课件展示木兰替父从军的过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化文化体验
1.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定期组织农村小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通过对诗词的朗诵与演绎,深入体会诗词的韵律美与情感美,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与文化自信。
2. 举办诗词文化节:学校可以举办诗词文化节,设置诗词书法展示、诗词绘画创作、诗词知识问答等活动环节。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创造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情境教学能力
1. 开展专业培训:教育部门与学校应定期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古诗词教学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教学方法与情境创设技巧。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古诗词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基于文化自信的情境教学。
2. 促进教师交流: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古诗词教学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分享教学经验与优秀案例。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参加教学研讨会议等方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断优化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
六、结论
基于文化自信的农村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研究,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实践活动以及加强师资培训等策略,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未来,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完善基于文化自信的农村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体系,推动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炳林 .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04):102-107.
[2] 石中英 . 论文化自信的教育意蕴 [J]. 教育研究 ,2019,40(02):4-12.
[3] 李吉林. 情境教育的诗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4] 余党绪 . 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思维培养 [J]. 语文建设 ,2021(03):23-27.
课题名称: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4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