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艺考生声乐教学的核心素养导向与实践探索

作者

白杨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130000

引言

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高中艺考生数量逐年增加,声乐作为艺考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备受关注。教材是高中声乐教学的重要载体,而新课标提出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声乐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如何基于统编版教材,在声乐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成为高中音乐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高中艺考生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中艺考生声乐教学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中艺考生声乐教学存在重技巧训练、轻素养培育的现象。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音准、节奏、发声等基础技巧上,忽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文化内涵的把握。学生在演唱时,往往只能机械地完成曲目,难以展现作品的情感与艺术魅力,无法满足新课标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此外,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声乐教学目标设定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四个方面 [1]。在高中艺考生声乐教学中,基于教材,应围绕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黄河大合唱》选段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实现艺术表现目标;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提升文化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处理,培养创意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审美感知的目的。

三、结合统编版教材的声乐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茉莉花》是一首经典的声乐作品。在教学中,面对不同基础的艺考生,教师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教学过程

1. 审美感知培养

教师先播放多个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演唱视频,包括民歌版本、交响乐改编版本、流行音乐改编版本等。让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方面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版本所传达的不同审美感受。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积极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民歌版本清新质朴,保留了传统韵味;有的学生觉得交响乐改编版本大气磅礴,展现了不一样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 艺术表现训练

在发声训练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气息不稳、共鸣不足等问题,采用“闻花香”“吹蜡烛”等趣味练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通过哼鸣练习、母音转换练习,改善学生的共鸣和音色。

在演唱技巧训练中,教师逐句示范歌曲中的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感,合理运用力度、速度的变化。例如,在“好一朵茉莉花”这句歌词的演唱中,让学生用轻柔、甜美的声音唱出茉莉花的娇美;在“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部分,适当加强音量,突出茉莉花香气四溢的特点。

3. 文化理解深化

教师向学生介绍《茉莉花》的历史渊源,讲述其从民间小调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作品的过程。还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茉莉花的赞美诗词,如“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让学生深入理解茉莉花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纯洁、美好的寓意。同时,对比西方音乐中对花卉的表现方式,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4. 创意实践开展

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基本演唱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意改编。有的学生尝试将说唱元素融入歌曲,创作出具有现代风格的《茉莉花》;有的学生加入乐器伴奏,为歌曲增添新的色彩。学生们分组展示自己的创意改编作品,并相互评价,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茉莉花》的演唱技巧,更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在学校组织的艺术活动中,学生们的创意改编作品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现了教学成果。

四、基于案例的声乐教学策略总结

(一)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理解音乐 [2]。除了常规的音频视频资源,还可以引入虚拟演唱软件,让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不同的演唱环境和伴奏效果,直观感受演唱效果的变化;利用音乐教学类 APP 中的智能测评功能,实时反馈学生的音准、节奏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二)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注重基础技巧的巩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强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可以建立学生声乐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优势与不足,根据档案内容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分层任务,如基础层学生侧重完成歌曲的准确演唱,提高层学生尝试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二度创作,拓展层学生则深入研究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进行跨风格改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三)实践与评价相结合

增加学生的舞台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演唱能力和心理素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演唱技巧,更注重对学生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能力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校内的艺术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艺演出、校际艺术交流等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在评价方面,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邀请专业人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结语

高中艺考生的声乐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基于统编版教材,结合新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声乐教学仍需不断创新与完善。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王欣怡 .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22,(08):15-18.

作者简介:白杨,男,蒙古族,辽宁沈阳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