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规范化发展策略
钱亚琴
泰兴市育红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师生互动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然而,当前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规范化发展的策略,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从游戏设计、教师引导、环境创设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规范化发展;策略
一、引言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作为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对其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师生互动游戏教学将教育目标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规范化的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能够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但目前,部分幼儿园的师生互动游戏教学存在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因此,探讨其规范化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游戏设计缺乏科学性
1. 目标不明确
部分教师在设计游戏时,没有清晰的教育目标,只是为了让幼儿参与游戏而游戏,导致游戏无法有效促进幼儿特定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一些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没有设定与幼儿语言表达、社会认知等方面相关的具体目标,幼儿只是简单地模仿角色行为,难以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2. 内容与幼儿实际脱节
游戏内容有时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比如,对于小班幼儿设计过于复杂的拼图游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容易使幼儿产生挫败感;而对于大班幼儿,提供的游戏过于简单,无法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教师引导不当
1. 干预过度或不足
在游戏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对游戏的控制,频繁打断幼儿的游戏行为,按照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反,也有部分教师对幼儿游戏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当幼儿遇到困难或需要引导时,教师未能及时介入,导致游戏无法深入开展。
2. 缺乏有效的互动策略
部分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方式单一,缺乏启发性。例如,只是简单地提问“对不对”“是不是”,难以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和表达,不利于幼儿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游戏环境创设不合理
1. 空间利用不充分
幼儿园游戏场地布局有时不够合理,区域划分不清晰,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相互干扰。例如,建构区和阅读区距离过近,建构区的嘈杂声影响了阅读区幼儿的活动。
2. 材料投放缺乏针对性
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或者投放的材料没有根据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如在科学探索区,长期投放相同的材料,无法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1. 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幼儿自评和互评,不能全面反映游戏教学的效果。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他们的感受和体验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2. 评价指标不全面
评价往往侧重于幼儿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忽视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引导策略的评价也不够细致,无法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有效指导。
三、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规范化发展策略
(一)科学设计游戏
1. 明确游戏目标
教师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游戏目标。例如,在开展“超市购物”角色扮演游戏时,针对中班幼儿,设定的目标可以是能够准确识别常见商品的价格标签,学会简单的货币计算,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
2. 优化游戏内容
游戏内容要紧密围绕目标,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可以从幼儿熟悉的家庭、幼儿园、社区生活等方面选取素材。比如,设计“我是幼儿园小主人”的游戏,让幼儿参与幼儿园环境的整理、图书的分类等活动,既贴近幼儿生活,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同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游戏内容,保持游戏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二)提升教师引导水平
1. 把握干预时机与程度
教师要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干预的时机。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无法自行解决,或者出现危险行为时,教师应及时介入。但介入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引导、启发为主,尽量减少对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干扰。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搭建的高楼总是倒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觉得为什么高楼会倒呢?我们看看是不是底部不够宽呀?”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
2. 丰富互动策略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互动策略,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除了提问,还可以运用描述、示范、鼓励等方式。比如,在美工区,教师看到幼儿画了一幅有趣的画,可以描述画面内容“你画的这个太阳有好多颜色呀,看起来好温暖,能给老师讲讲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吗?”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合理创设游戏环境
1. 优化空间布局
根据游戏类型和幼儿活动需求,合理划分游戏区域,确保各区域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例如,将建构区、美工区等相对嘈杂的区域与阅读区、益智区等相对安静的区域分开设置,同时在区域之间设置过渡地带,减少相互干扰。此外,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室内外空间,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场地。
2. 针对性投放材料
根据游戏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投放游戏材料。材料要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建构区,投放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积木,满足不同建构水平幼儿的需求;在科学探索区,定期更新材料,如提供不同季节的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索。同时,鼓励幼儿参与材料的收集和制作,提高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结论
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规范化发展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设计游戏、提升教师引导水平、合理创设游戏环境以及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师生互动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游戏教学更加规范、科学、富有成效。在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优化师生互动游戏教学,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教育部. 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虞永平. 学前教育学[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4] 刘焱. 儿童游戏通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5] 庞丽娟. 幼儿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