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教学的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式研究
胡斌
重庆垫江中学三合湖学校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思维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其想象力丰富、好奇心旺盛,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发展潜力。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自由的表达空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音乐课堂常陷入技能训练与理论传授的传统模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未能充分发挥音乐在创造力培育方面的独特价值。探索契合初中学生特点的音乐教学创造力培养模式,对推动艺术教育改革、培育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于音乐教学的初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背景与意义
1.1 初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时代需求与现状
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个性逐渐形成的关键期,是培养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然而,当前教育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标准化的教学与评价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创新。在初中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与实践机会,导致创造力发展受阻。
1.2 音乐教学在初中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独特优势
音乐教学对初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学科特性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旋律、节奏、和声的组合变化具有无限可能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例如,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可以根据旋律自由联想画面、场景;在歌曲创编中,学生能将内心想法转化为独特的音乐表达。同时,音乐学习过程强调实践与体验,无论是乐器演奏、歌唱表演,还是音乐创作,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尝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在情感驱动下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1.3 基于音乐教学培养初中学生创造力的价值体现
基于音乐教学培养初中学生创造力具有多方面价值。在个体发展层面,创造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音乐创作与表演过程中的自我表达,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从教育层面看,将创造力培养融入音乐教学,是对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革新,推动音乐教学从技能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助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与目标对创造力培养的忽视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理念滞后,部分教师仍将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忽视创造力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多围绕演唱技巧、乐理知识掌握等制定,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艺术想象力发展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活动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创新意识。此外,学校对音乐学科重视不足,将其视为 “副科”,教学资源投入有限,导致音乐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创造力培养活动,阻碍了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2.2 教学方法与内容限制创造力发展
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局限性严重制约初中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课堂以教师讲解、学生聆听为主,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例如,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反复教唱,学生机械跟唱,忽略学生对歌曲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在乐器教学中,过度强调技法训练,忽视创造性演奏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方面,教材曲目更新缓慢,以经典曲目为主,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教学内容单一,侧重演唱、演奏,音乐创作、音乐评论等能激发创造力的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创造力培育
现行初中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度关注学生的演唱、演奏成绩或乐理考试分数,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表现与进步情况。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教师进行评价,缺乏学生自评、互评环节,学生无法在评价过程中反思与改进,不利于创造力的持续发展。此外,评价标准过于统一、刻板,强调规范性与准确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与创新尝试。这种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创造力水平,无法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三、基于音乐教学的初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式构建
3.1 以创造力为导向的初中音乐教学理念更新
构建创造力培养模式,需从更新教学理念入手。教师应树立 “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力优先” 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与表达的空间。同时,学校应提高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加大教学资源投入,营造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环境。
3.2 激发创造力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内容创新
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是激发初中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中,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分享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在创作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创编音乐作品,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教学内容方面,丰富教材资源,引入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现代音乐等多元音乐元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加音乐创作、音乐评论、音乐表演策划等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创造机会。
3.3 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初中音乐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创造力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创新表现、进步幅度等。丰富评价主体,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认识自我、取长补短。制定个性化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与创新尝试,不以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通过建立电子音乐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音乐创作过程、表演视频等,为学生创造力发展提供可视化的成长轨迹,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论
基于音乐教学构建初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完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与创新活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教学实践的持续探索,基于音乐教学的创造力培养模式将不断完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颖 . 浅析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 [J]. 考试周刊 ,2022,(12):147-150.
[2] 俞霞 .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策略 [J]. 音乐天地 ,2018,(03):27-31.
[3] 杨幼惠 .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J]. 教育界 ( 基础教育 ),2018,(0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