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新疆特色的人工智能助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赛麦提·图尔贡/阿尔孜古丽·买买提
沙雅县第一中学 新疆 阿克苏 842200
摘要:本文聚焦新疆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特色教学资源。分析了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问题,阐述人工智能在资源开发中的独特优势,结合新疆文化、产业特点展示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案例,剖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提升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创新能力,促进教育公平与特色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一、引言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拥有多元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产业发展方向。在教育领域,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能力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革新带来了契机。将人工智能与新疆特色相结合,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资源,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对促进新疆地区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及问题
新疆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硬件设施上,部分学校虽配备计算机机房,但设备老化、更新换代慢,严重影响实践教学开展。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涵盖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应用、编程基础等常规板块,却因缺乏与新疆本地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师资层面,信息技术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教师对新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制约教学质量提升。当前教学资源与新疆实际严重脱节,既未能展现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数字化、哈萨克族游牧文化等民族文化特色,也未紧密结合棉花种植智能化管理、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等特色产业,致使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本地实际。同时,资源适用性和针对性不足,新疆地域广阔、学校分布广泛,城乡教育水平有别,统一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探索需求和农村学生夯实基础的需要,造成资源浪费。此外,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而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更新缓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内容引入滞后,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发展脱节,学习积极性受挫
三、人工智能在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中的优势
3.1 个性化资源定制
人工智能通过对新疆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能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例如,对于农村地区基础薄弱的学生,可提供更多基础知识讲解和基础技能训练的资源;对于城市学生,可推送人工智能在新疆特色产业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农业在新疆棉花种植中的应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根据学生对新疆文化元素的兴趣偏好,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如对维吾尔族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推送音乐数字化处理和音乐创作软件应用的学习资源。
3.2 智能交互与反馈
借助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教学资源能实现与新疆学生的智能交互。考虑到新疆部分学生的母语非汉语,智能交互系统可支持多语言交互,如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方便学生提问和交流。系统能实时解答学生疑问,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操作,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3 模拟实验与虚拟场景构建
人工智能可构建贴合新疆实际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场景。在讲解网络技术时,可模拟新疆偏远地区的网络搭建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解决网络信号弱、布线困难等实际问题;在编程教学中,设置与新疆特色产业相关的编程项目,如开发农产品销售管理程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编程能力,同时了解本地产业发展。
3.4 动态更新与本地化融合
人工智能能够实时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新疆本地的变化,自动更新教学资源。当新疆特色产业引入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时,如智能物流在新疆农产品运输中的应用,教学资源能及时更新相关案例和知识,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保持时效性。
四、基于人工智能融合新疆特色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案例
4.1 案例一:新疆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承学习平台
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疆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承学习平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对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音乐舞蹈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同时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民族服饰图案进行设计创新,利用音频编辑软件对民族音乐进行改编创作。例如,学生在学习维吾尔族音乐时,平台通过智能分析学生的音乐基础,推荐适合的音乐创作工具和教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对维吾尔族音乐进行重新编曲,然后上传作品,平台邀请专家和其他学生进行在线评价和交流。通过该平台的应用,学生不仅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增强了对新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4.2 案例二:新疆特色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课程
某高中与本地农业企业合作,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新疆特色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课程。在棉花种植课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和分析棉花生长过程中的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病虫害情况等。学生通过虚拟农场平台,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模拟制定棉花种植的智能化管理方案,如根据数据分析调整灌溉时间和施肥量。同时,借助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功能,学生对本地农产品电商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销售趋势,为农产品销售制定营销策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信息技术与新疆特色产业紧密结合,提升了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5.1 面临的挑战
一是技术与文化融合难度大。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新疆特色文化、产业融合,需要开发团队既具备深厚的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又对新疆文化和产业有深入了解。目前,这类复合型人才稀缺,导致资源开发过程中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不够自然,无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
二是数据获取与安全问题。开发特色教学资源需要大量与新疆文化、产业相关的数据,但数据的收集渠道有限,且部分数据涉及隐私和知识产权问题。同时,在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和处理数据时,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教师适应与培训需求。教师是教学资源应用的关键,但新疆地区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有限,难以将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资源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此外,教师在将教学资源与新疆特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方面也面临挑战,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5.2 应对策略
针对技术与文化融合难题,新疆地区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联合研发团队。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支持,本地文化专家和产业从业者提供文化和产业知识,共同开发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同时,定期举办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研讨会和培训活动,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数据获取与安全方面,政府和学校应建立规范的数据收集机制,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合法获取数据,并明确数据使用的权限和范围。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同时,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数据安全意识教育,防止数据泄露风险。
为提升教师能力,教育部门应组织针对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专项培训,邀请专家进行线上线下培训,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教学资源应用方法以及与新疆特色融合的教学创新策略。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资源在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最佳应用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结论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新疆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个性化资源定制、智能交互、模拟实验和动态更新等优势,结合新疆特色文化和产业,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尽管面临技术与文化融合、数据安全、教师适应等挑战,但通过加强合作、完善机制、强化培训等应对策略,可以逐步克服困难,推动新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疆地区教育改革的深入,基于人工智能融合新疆特色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将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疆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新疆地区教育的特色化、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顺,安欣,李磊,等.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的区域生态建构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2, 28(10):67-76.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2.10.008.
[2]苏静静.高中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模块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