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环保理念下建筑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研究
孙赟
湖南教建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传统建筑施工管理于材料采购、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管控等环节,一般存在资源浪费、污染排放超标这类问题,这与绿色发展理念相悖。绿色环保理念的渗入,促使建筑施工管理从系统性、整体性方面着手,构建全新的管理体系。借助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施工技术、完善管理制度,达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一、绿色环保理念概述
绿色环保理念是当代社会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核,它是对人与自然共生的合理重构。其逻辑出发点是生态平衡,把资源永续利用和污染源头管控置于价值坐标系之中,并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中谋求动态平衡。这一思想既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生产方式的深刻反省,也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系统性的重塑,其要义在于建构环境成本内化为发展决策并让生态效益作为社会进步核心指标的思维范式。在技术理性和生态伦理相互融合的今天,绿色环保理念正在促使人类由资源掠夺者变为生态守护者,这一转变不仅是地球生命共同体应尽的义务,更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之路[1]。
二、基于绿色环保理念下建筑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推行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与精细化管控
在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共识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是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生成的关键领域,迫切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进行绿色转型,而对建筑材料实施循环利用和精细化管控就成了降低产业资源消耗强度至关重要的途径。为此,可以构建以 BIM 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材料全寿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材料采购,运输,使用和回收过程的数字化追踪,对各个施工阶段的材料需求量进行精准测算,降低预估偏差造成材料浪费。建设建筑材料共享和调剂机制,利用区域化建筑材料信息数据库实现其余物料在不同施工项目之间快速配套和流转[2]。
以废弃材料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高附加值的再生处理技术,如非承重结构的废弃混凝土破碎成再生骨料、废旧金属经自动化分拣设备分类回收等,经过精炼处理再投产,构成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闭环。同时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材料库存情况,并结合施工进度对材料供应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以减少仓储成本和材料损耗率,目标是将建筑材料的处理方式从“采 -- 用 -- 废”的单一模式转向“循环 -- 再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实施建筑垃圾分类减量及再生处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攀升,推行建筑垃圾分类减量和再生处理,是绿色施工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施工现场建立标准化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根据废弃物的种类对金属,混凝土,木材和塑料进行专业的回收分区,安装智能称重和识别设备,实现不同类建筑垃圾精准计量和信息录入。
同时 , 与专业再生处理企业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对混凝土废料进行定向运输到再生骨料生产厂破碎筛分、级配调整及其他过程,配制出满足标准要求的再生骨料,并应用于道路基层铺设或者非结构构件制造;木材废料经过除杂,烘干等工序,可以加工制成木塑复合材料,用来制作装饰板材等;金属废料再交专业冶炼企业回炉重熔。介绍了预制构件的现场组装工艺,采用工厂化预制的方式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另外,还建立了建筑垃圾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把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施工班组的业绩联系起来,鼓励施工人员采用精细化施工工艺,从根本上治理建筑垃圾的生成,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
(三)构建施工现场扬尘噪声智能监测与防控体系
在当前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构建施工现场扬尘噪声智能监测与防控体系成为践行绿色施工理念的一项必要行动,展开来说,要部署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环境监测网络,也就是在施工现场的关键位置安装高精度扬尘监测仪、噪声传感器以及气象监测设备,以此实时采集PM2.5、PM10、噪声分贝值、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之后依靠 5G 网络传输到智慧管理平台。
再者,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监测数据展开分析,建立扬尘与噪声污染预测模型,提前识别出高污染风险的时段与区域,针对扬尘污染,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智能喷淋降尘系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喷雾强度与覆盖范围,对于裸露土方采用新型可降解环保覆盖材料进行苫盖,并且结合无人机巡检技术定期检查覆盖的完整性。针对噪声污染,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给高噪声设备加装隔音罩与减震装置,优化施工工序安排,把噪声较大的作业集中在日间开展,依靠智能排班系统合理分配施工任务,搭建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与当地环保部门实时对接,保证施工环境数据公开透明,达成施工现场环境质量的动态化、智能化管控。
(四)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降低施工能耗与污染
传统建筑施工模式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是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变革的关键方向,项目规划阶段,利用参数化设计软件优化装配式建筑方案,依靠建立构件标准化数据库,实现建筑构件模块化设计与规模化生产,减少因设计变更造成的资源浪费,构建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协同管理平台,整合设计、生产、运输、装配等环节资源,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构件生产流程进行虚拟仿真,实时监控生产进度和质量,保证构件按时、按质量交付[3]。
运输环节采用智能化物流调度系统,依据施工现场进度动态规划运输路线,优化车辆装载方案,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施工现场配备装配式建筑智能装配设备,利用 BIM+3D 扫描技术进行构件精准定位与安装,借助自动化吊装设备与液压升降平台提高装配效率,减少人工操作误差。建立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体系,为每个构件赋予唯一识别二维码,记录其生产信息、运输轨迹与安装数据,实现质量问题快速溯源与整改,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在绿色施工领域的应用。
三、结语
在当下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全球普遍共识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建筑行业切实去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精心优化施工管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借助多方面的创新举措来推动建筑行业实现绿色转型。这是应对资源环境方面挑战的必然要做出的选择,也是达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如此可帮助建筑行业突破以往传统的发展瓶颈,在获取经济效益的主动承担起生态责任,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自身力量,引领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征程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李朋飞 . 绿色环保理念下的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J]. 四川建材 ,2024,50(07):45-46+62.
[2] 李海群, 丁承东, 刘汉维, 等. 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建筑施工管理[J].房地产世界 ,2023,(18):88-90.
[3] 聂玉青 . 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渗透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1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