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背景下朱锡昂故居红色文化传承调查探析

作者

李春霖 王忠通 赖朋才 李吴丽 农香凝

广西外国语学院 530222

关键字:红色教育基地、朱锡昂故居、数字化背景

引言

红色教育基地是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承载着革命历史记忆和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1] 习总书记提出“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因此,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博白县朱锡昂故居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红色文化价值。

一、博白县朱锡昂故居基本概况

(一)历史背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的朱锡昂旧居是一个有着一百年历史的客家民宅。[2] 朱锡昂(1887—1929),字识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人,汉族,广西早期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朱锡昂从 1928 年开始,担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省临委主要负责人等职。带领广西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的胜利十分辉煌。 朱锡昂为广西革命运动的开展与革命组织的创建、发展和革命势力的发展与壮大做出重要贡献,对广西革命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锡昂故居是博白县乃至广西的一处红色教育场所,是一个具有深厚革命历史与人文底蕴的重要革命旧址。

(二)建筑特色

朱锡昂旧居是一座典型的古屋,由正房、厢房、围篱等部分组成,布局紧凑,结构整齐,四周青砖墙包绕,作为建筑物的围墙。墙身砖混结构,硬顶式屋顶,顶面灰色精雕细琢,极具客家风情。朱锡昂公馆独特的建筑风格,极具文化魅力,在我国红色教育基地中可谓独一无二。

(三)陈列展览

旧宅内陈列着关于朱锡昂一生与革命相关的生活用品将朱锡昂一生的奋斗历史及崇高的革命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观众通过实物和情景交融,对朱锡昂的革命理想和为民初心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博白县朱锡昂故居的意义

(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

作为红色教育基地的朱锡昂故居,是继承红色基因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参观朱锡昂的故居,了解他的革命事迹,他的“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4] 这样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华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在数字化背景下,以朱锡昂故居为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对革命精神的认同感和传承性,让红色基因深深地根植于民族血脉之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二)促进地方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朱锡昂故居内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博白县乃至广西特有的一笔文化遗产。[5] 深入挖掘和利用,可以增强当地民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与自豪,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心。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朱锡昂故居是数字化背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教育作用具有独特的功能。通过讲述朱锡昂的革命事迹,展现他崇高的革命品格,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践行。故居所承载的革命历史文化蕴涵了丰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契合性。[6]

(四)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博白县沙河镇玉桥村朱锡昂故居具有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民俗文化,以名人故居为中心开发“红色旅游”能使玉桥村及周边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改善,环境质量得到优化,产业得到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7] 交通、餐饮、住宿配套跟进,既能提高旅客的观光旅游体验,又能促进本地农产品的销售,同时还能实现乡村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效拉近城乡距离。

三、博白县朱锡昂故居面临的挑战

(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朱锡昂故宅具有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的典型特征,但其配套设施简陋。然而,由于交通不便,通往故宅的公路路面较窄,对旅客出行造成不便,对朱锡昂故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故居周边的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休息设施等配套设施并不完善,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朱锡昂故居的发展及影响。

(二)专业人才短缺

红色教育基地的发展需要以导游讲解员等专业人才为依托,但朱锡昂故居目前却缺乏这样的人才。教育活动策划人员及导游讲解员的缺失,导致教育活动缺乏高水平策划,影响了游客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接受程度,降低了故居的教育功能与吸引力。

(三)资金投入有限

对朱锡昂故居的投资相对来说,其资金来源以国家拨款为主,而私人捐款则相对稀少。长期以来,展会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陈旧,缺少魅力。所以,怎样扩大资金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资,便成了朱锡昂住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四)教育模式创新不足

数字化背景下,人们更加注重体验性、互动性、趣味性。而“目前朱锡昂故居教育模式较为传统、单一,主要以参观、展示、听讲解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不能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参与性、对青少年缺乏足够吸引力,不能适应新时期红色教育的需要。”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开发互动体验课程、多媒体展示及线上教学平台,成为朱锡昂故居教育功能提升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博白县朱锡昂故居的发展策略以及新动态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朱锡昂旧居的投入,改进其交通条件,拓宽和修缮通往其旧居的公路,使其通行顺畅,便于游客进出。此外,于旧宅周边,亦将兴建足够数量的车位予供旅游巴士及私人车辆使用;改善公厕、休息区、餐饮区等设施,提升旅客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制定朱锡昂故居保护和研究规划,定期组织村委会参加专业培训。通过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朱锡昂故居科学化水平,提升朱锡昂故居的运作水平和教育实效。

(三)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除继续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外,还要多方筹措资金。增加与乡贤的沟通合作,鼓励他们捐赠资金为家乡红色事业做出一份力。开发特色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纪念品,开发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还可以争取到国家革命老区的项目工程为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四)创新教育模式与传播手段

在朱锡昂住宅建筑设计中,建筑上做了一些创新性的尝试。采用全息投影的技术将历史人物投影呈现出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堂,演唱革命歌曲增强游客互动,加深红色印记。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将朱锡昂故居作为爱国主义、党性教育的基地,并经常性、多渠道的进行教育,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结论

博白县朱锡昂旧居作为我国革命建设重点老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基础,通过梳理博白县朱锡昂旧居研究情况,从中探寻数字化背景下旧居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地方文化自信、实现农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经费投入有限、教育形式缺乏创新等发展困境。为此,笔者将尝试从夯实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 创新教育内容和交流形式 , 加强区域联动让朱锡昂旧居的教育文化价值得到更大范围的利用 , 不断推进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 ,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今后将一直关注朱锡昂故居的建设情况, 适时对措施做适当调整和修正, 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 饶宏展 . 红色教育基地在新时代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探索 [J].现代青年 ,2024,(10):51-55.

[2] 钟坚 . 广西革命先驱朱锡昂 [J]. 文史春秋 ,2021,(06):4-8.

[3] 钟优武 , 陈欣德 . 朱锡昂传略 [J]. 广西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1):79-84.

[4] 钟振 . 先锋承诺重千钧岗位奉献重践行 [J]. 当代广西 ,2011,(14):28-29.

[5] 程炜 . 缅怀朱锡昂烈士 [J]. 当代广西 ,2011,(19):36-37.

[6] 朱 光 沛 . 缅 怀 革 命 先 烈 : 忆 八 桂 先 驱 朱 锡 昂 [J]. 文 史 春秋 ,2021,(07):31-35.

[7] 许金蕙 .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建设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D]. 湖北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