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背诵能力
王彩萍
甘肃省环县环城镇新营湾小学745700
有效的背诵训练,是学生积累语言、沉淀思想、升华情感的关键路径。然而,反观当下,小学生的背诵现状却常常与教育的美好初衷相背离,不理解背诵、不愿意背诵、不科学背诵等现象比比皆是。为此,笔者将以问题为起点,提出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培养策略,让背诵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接受、受益终身的强大能力。
一、小学生背诵能力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综合语文素养。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急需优质语言材料的滋养。而通过背诵,学生能够在记忆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素材库”,包括规范的词汇、多变的句式、精巧的修辞和严密的逻辑等等。当这些经过锤炼的语言材料被充分内化后,便会悄然转化为学生的“隐性知识”,这是任何语法知识都无法替代的语言核心能力。
其次可以锻炼思维品质。背诵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智力活动。会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记忆力,提升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专注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背诵还可以陶冶审美情操。语文教材及课外推荐背诵篇目,大多是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古圣先贤的智慧哲思、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文人墨客的山水意趣。比如引导学生背诵《悯农》,就会在他们心中播下珍惜粮食、体恤劳苦的种子;背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会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精神坐标。
二、当前小学生背诵存在的问题
1、兴趣严重缺失。在许多学生眼中,背诵是老师下达的“硬性命令”,是必须完成的“苦差事”。其动机完全来自于外部压力,而非内在的求知欲或审美享受,于是背诵就会枯燥乏味,学生的厌烦、抵触甚至焦虑情绪就会产生,从而使背诵陷入“越背越烦,越烦越背不好”的恶性循环,最终将背诵彻底推向学习的对立面。
2、方法机械单一。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核心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采取的方法是反复、大声、无休止地重复朗读。这种记忆容易受到干扰,一旦中断就可能“卡壳”,而且遗忘速度极快,“背完就忘”成为常态导致背诵耗时漫长,效率极低。
3、理解深度不足。尤其是对于古诗词,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情感和背景,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文字只是一堆无意义的符号,背诵就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仅难度倍增,也完全丧失了其文化熏陶的价值。
4、评价标准片面。老师和家长在检查背诵成果时,最常扮演“纠错官”的角色。评价标准往往高度单一:是否一字不差、一字不漏、一字不错。这种过于严苛和片面的评价方式,会极大加剧学生的紧张感,破坏了背诵的流畅性和整体美感,背离了背诵的初衷。
三、小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策略
1、激发内在动机。动机是顺利背诵的基础,老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多种策略,培养小学生的背诵动机,首先要精选内容,趣味导入。起始阶段,应选择节奏感强、充满童趣的童谣、浅显生动的古诗(如《咏鹅》、《画》)、精彩的寓言故事片段等,降低入门门槛。在背诵前,通过讲故事、看动画、设疑提问等方式进行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背《七步诗》前先讲述曹丕曹植兄弟相争的故事。其次要创新形式,游戏赋能。将背诵与游戏结合。开展“诗词闯关”、“背诵小达人擂台赛”、“家庭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利用竞争和展示机制激发好胜心。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使用诗词APP(配有动画和解读)、让孩子录制自己的朗诵音频,享受当“小主播”的乐趣。另外也要积极反馈,体验成功。教师和家长应不吝啬表扬。不仅要表扬成功背下的结果,更要表扬过程中表现出的努力、专注和方法。“你今天这么快就背会了一段,是不是找到了什么好方法?”这样的鼓励,能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认可,从而将外部动力逐渐转化为内部动力。
2、教授科学方法,让记忆有“法”可依。
一定要理解先行,释义开路。这是高效背诵的铁律。任何背诵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带领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解析关键词句,体会思想感情,甚至可以利用绘画、表演等方式帮助具象化理解。确保学生是在记忆“有意义的内容”,而非“无意义的声音”。指导学生化整为零,分层记忆。指导学生将长文章按意义划分为若干小段落,逐段击破。每段熟记后再串联成篇。这符合心理学中的“组块化”记忆原理,能显著降低认知负荷。善于多感官协同,加深印记。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可以大声朗读(动口)、认真看稿(动眼)、倾听范读(动耳)、抄写关键词句(动手)、想象画面(动脑)。多种通道协同工作,能在大脑中留下更丰富、更牢固的记忆痕迹。培养科学复习习惯,对抗遗忘。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导学生及时、间隔地复习。可以制定简单的复习计划:当晚背会后,第二天早晨复习一次,三天后再复习一次,一周后再次巩固。这样花很少的时间就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远比一次性耗时良久“背熟”然后再也不看要有效得多。
3、营造共育氛围,构建支持环境。
背诵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与家庭合力行动,学校首先要创设书香语境。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让校园充满琅琅书声。班级可设立“诵读角”,展示优秀背诵篇目和学生的背诵心得。语文老师更应以身作则,带头背诵,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家庭也要树立学习榜样。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应摒弃“监督者”心态,争做“同行者”。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诵,开展“亲子赛诗会”;在孩子面前读书,分享自己看到的美文;在孩子背诵时,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喝彩者。温馨、支持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克服困难的最好助力。
4、实施多元评价,关注过程成长。
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要改变“一字不差”的单一标准,构建一个包含“准确性、流畅性、情感表现力、理解程度”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允许学生偶尔的“口误”,更看重整体的表达效果。要鼓励创造性复述。对于故事性文本,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对于诗歌,可以请他们说说“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这种基于理解的输出,其价值远高于机械复述。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表扬那些通过自己思考找到记忆窍门的学生,表扬那些虽然背得慢但格外投入的学生。让学生明白,努力的过程和思维的品质同样值得赞赏。
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背诵能力,是一项融合了教育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精细工作。它要求我们要超越传统的、功利的视角,善于发现背诵活动本身所蕴含的语言之美、思维之乐与文化之重。还需要教育者和家长形成合力,以激发兴趣为引擎,以科学方法为轮毂,以支持环境为赛道,以多元评价为路标,引导孩子们在背诵的道路上,从“畏途”走向“坦途”,从“负担”走向“乐趣”,最终迈向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和自在成长的广阔天地,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 王鸿雁 .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背诵 [J]. 神州旬刊,2015(011)
[2] 何利平 . 浅谈小学语文背诵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J]. 好家长,2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