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吴云丽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路径,职业院校具有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使命,其多元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则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主要手段 [1]。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为此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教学的困境
(一)缺乏完善的合作体系以及健全的政府保障制度
以合作体系而言,目前校企合作缺乏系统规划,学校和企业各自的目标以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重视人才培养,企业重视经济效益,造成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无法形成统一的目标以及行动方案,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缺乏深度融合,不能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当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度较低,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以及技能难以直接应用于工作中。对于政府保障制度而言,有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对于校企合作的激励措施不足,降低了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政策力度不足,使得企业在合作中承担较多的成本风险,并未得到相应的回报。同时,政府在协调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缺少监管和评估机制,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效果。
(二)企业参与度较低,未真正实现联合培养
以企业角度而言,参与职业院校教学需要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并提供实习实训场地以及设备等,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害怕参与教学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能留在企业,造成自身投入无回报,为此降低了积极性。因为企业参与度较低,难以真正实现联合培养,联合培养应为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以及技能不能应用到工作中,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三)缺乏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专职师资团队
部分专职教师长时间脱离行业前沿,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产业发展不断催生新的技术,部分教师因为缺乏和企业的紧密联系不能及时接触到行业最新动态,且教授的知识比较陈旧,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同时教学内容落后于实际应用,无法将最前沿的理论传授给学生。对于实践能力而言,大部分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缺少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工艺流程等环节了解不足,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不能予以学生更贴合实际的指导以及建议。因为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并不多,无法在企业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教师缺乏提升实践能力动力。
二、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一)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保障体系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确定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中的权利义务,予以参与合作的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以此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另外,规范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流程,保证合作有章可循,明确规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践环节 [2]。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从而对最新动态以及技术发展趋势了解,将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企业可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以及经验带入到课堂中。而后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一同承担合作成本,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产教融合项目的开展,学校可以通过学费收入、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资金,按照自身需求以及收益程度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建设实践基地。此外,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涵盖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就业质量等,并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校企沟通交流,促进校企融合
学校可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企业反映当前员工在数字化办公技能方面的不足,学校可及时开展相关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实用技能,且学校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发展潜力反馈给企业,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人才招聘与培养计划。除此之外,定期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邀请双方管理人员、教师以及技术骨干参与,一同分析教学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等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校企沟通线上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将企业的技术难题、行业最新动态及时传达给学校,学校的教学成果以及科研进展也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明确双方沟通的责任人以及时间节点,保证沟通工作常态化,学校以及企业可以互派人员挂职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技术需求,并将实际工作经验带入课堂[3]。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
职业院校的学生未来要进入企业工作,普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将企业实际案例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学到实用技能。此外,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职业院校需要引进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这些人员长时间在企业工作,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生产流程,从而带来前沿的行业信息,并与校内专职教师相互交流合作,一同开展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以此促进知识和经验共享。并鼓励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模式,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将实践经验带回课堂,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将实践能力、企业经历等纳入教师考核标准,激励教师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三、结语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建立课程共建、师资共享、实践共融的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学习环境以及就业机会,进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针对性。并且,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职业教育局限,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以此推动职业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并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周清 , 井雪 . 职业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逻辑、困境与对策——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 [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5,23(03):25-31.
[2] 伍易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研究 [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5.
[3] 蒋 逢 灵 , 张 敏 海 . 职 业 院 校 产 教 融 合 质 量 评 价 体 系构建探究—— 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职业技术 ,2025,24(01):62-67.
中国电子劳动学会 2024 年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课题课题编号 Ceal202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