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实践
范娟娟
山西省绛县教师进修学校 043600
摘要: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实现有效的课程教学,让课程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在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他们具备终身发展的意识和品格,实现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
引言
历史是在一定历史观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能够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历史规律,感受历史发展的重要价值,对自身成长具有积极影响。对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良好学习氛围中得到长足发展。
1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十分必要。第一,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情感素质等多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知识面,还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建立文化自信。学生了解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历程,也就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现状,进而增强对国家及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研究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聚焦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2.1设计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解读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方面的两个具体要求:一是要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能够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审视历史事件;二是要将唯物史观应用于历史学习及现实生活,形成技能与素养。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设计实践探究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及事件进行探究,逐渐形成唯物史观,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2借助信息手段,提高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放置在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也进入了“读图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高效课堂更多的可能性。历史电影、历史纪录片、历史照片等影像资料,可以为历史教学提供直观性的内容画面,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利用历史视频,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直观认知,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中的音效、画面等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历史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图片的对比、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利用历史音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通过音频的听觉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记忆效果。
2.3集中讨论,强化历史解释能力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会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其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助集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集中讨论,在表述的过程中加强历史解释能力,并通过合作树立良好的协作精神,改善学生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等现实问题。以“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以“法兰克王国是怎样建立的?”“封君和封臣是一种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为牵引,拉开了本课教学活动的序幕。教师可以为大家提供法兰克王国建立者克洛维接受洗礼仪式的图片作为史料,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思考:观察图片,基督教在这一时期有怎样的地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参与集中讨论,初步建立本课知识框架。后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还可以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基督教早期在罗马帝国不被接受,但在4世纪时人们对基督教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补充《法兰克人史》《一口气读懂欧洲史》等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树立“政治决定思想文化”的历史解释观念,强化历史解释能力。
2.4开展实践活动,升华家国情感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积极开发、整合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户外探险、文化体验、志愿服务等,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学之所乐,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与博物馆做好沟通,实践活动以“小小讲解员”的形式展开,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我国青铜文明的辉煌,通过体验灿烂的历史文化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爱国、敬业、乐群、尚美,为建设美好祖国树立信心与责任感。
结语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增强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焦点任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对核心素养内涵进行深刻分析,并根据现实因素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突出学科育人价值,为学生参与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基础,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简允诗,周简.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2):41-43.
[2]沈玉娟.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刍议[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