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命题反哺教学: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陈晴怡
石狮市石光中学 福建 泉州 362700
一、 命题反哺:衔接考查目标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命题反哺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深入研究读后续写题型的命题思路、选材特征、能力立意与评分细则,将研究成果逆向应用于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全过程。笔者曾参与市级高中英语命题析题比赛,在读后续写的命题过程中,经历了文本筛选、情节设计、提示句打磨等环节,深刻体会到命题不仅是“出一道题”,更是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力水平、教学目标导向的精准映射。这次比赛经历让笔者跳出“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视角,以“命题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读后续写教学。
对于重要的考试和高考而言,读后续写命题都不是随便拟定出来的。通过这次比赛,笔者深切体会到命题的多维考量:选取的文章往往有教育的深刻性,主要围绕个人成长的体验、社会关系的和谐、面对苦难的勇气等方面富有“普世价值”的主题;具有明显的语言特点,人物形象丰满,故事常常在关键之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大量的想象空间;其考查重点是对“合作”效果的考查,即续写的部分要与原文在内容、基调、推理、情感方面完全一致。
因此,教师应主动转型为命题研究者与教学设计师,在实际备课中,将命题要求转化为清晰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设计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确保教学与评价的高度统一。
二、 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备、教、学、评的深度融合
命题比赛的经验让笔者意识到,教学与命题本质上是“目标一致、路径互补”的关系。命题是对“学生应具备何种能力”的反向考查,教学则是对“如何培养这种能力”的正向引导。因此,命题反哺教学需实现“三个转化”:
1) 将命题中的文本选择标准转化为教学素材筛选依据,在备课阶段优先选择主题有深度、情节有留白、语言可模仿的文本; 2)将命题中的能力考查维度转化为教学目标,如将 “逻辑连贯性”“细节丰富性”等明确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而非泛化的“提升写作能力”;3)将命题中的评分标准转化为教学评价工具,即转化为具体的“逻辑一致、细节具体、语言规范”等可操作指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因此基于命题比赛提炼的核心认知,笔者在教学中构建了“命题导向—逆向设计—分层实施—精准评价”的“备教学评”一体化路径,实现各环节与命题要求的深度契合。
在备课环节,教师需实现“逆向设计”。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即期望学生最终能产出符合命题要求的优质续写。在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依据对评价标准的理解,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情况,设计对学生学习活动和评价的证据以及必要的帮助性材料。教学准备的核心工作是精心选择或者改编“推进式文章”,并在故事的矛盾点、情绪的紧张点,或是人物的决断处设置续写,留给学生后续创作较大的发挥空间。另外,还要设计好基本标准,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如何达成高水平。
在教学实施环节,策略引导至关重要。教学通过“深度解读—微技能训练—情境实践”三层推进。首先要加强深度阅读训练,教师要通过批注、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主旨、人物形象、情感走向、语言风格、预设线索等进行细致剖析,为写作奠定基础。接着开展针对性的微技能训练,如:根据线索如何合理地判断情节发展、如何根据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丰富细化细节、如何仿照原文写作手法进行表达、如何续写能回应前文并深化主旨的结尾等。所有的技能都应该贯穿于对范例的品读、学习、改编等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习得。
在学生学习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对标命题要求”。在续写前,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和发言的欲望。续写时,学生根据前面教学环节所学,进行初稿写作。续写后,用“案例对比”方式让学生理解差异,展示不同评分档次的学生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续写评分标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阅初稿,运用评价量表提出修改建议,在此过程中深化对“好作品”标准的理解,并对自己的初稿进行再次修改。而教师则为学生的自我驱动、共同研究起到引领者、资料提供者和反馈助推人等作用。
在教学评价环节,贯彻“促进学习的评价”理念。评价应贯穿始终,而非终点判决。教师将评分标准转化为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工具,推动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及时提供具体、描述性的反馈,不仅指出问题,更指明修改方向。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要求他们考虑自己的作品存在的主题与表达、写作的优点和缺点,同时可以开展差异性指导,重点阐述共性的不足,并针对特殊的难点一一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此为参照点,进行提升,实现“以评促学”。
三、 成效与展望:备教学评协同共生的新生态
笔者在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实验班采用命题反哺的 “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以命题反哺推动“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能够有效提升读后续写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过程更具指向性,学生学习更加主动。通过不断对标命题要求与评价标准,学生逐步提升了文本解读、逻辑推理与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读写素养的融合发展。
总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应继续深化对命题规律的研究,并且要探索扩展并推广教学资源,例如主题分类高质量文本库、续写素材库以及常规答案数据库;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认知与体验过程,从而实现跨文化意识与人文精神;最后,通过“备教学评”一体化,形成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标引领、过程支撑、评价保障的协同共生的教学新生态,助力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静 .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探究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5(1):157- 160.
[2] 李玉芳 .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探究 [J]. 文教资料 ,2025(5):137- 140.
[3] 刘克敏.“ 教、学、评” 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课堂教学[J].新课程研究 ,2025(3):73- 75.
[4] 陈艺璇 . 基于“ 教—学—评” 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设计与实施 [J]. 故事家 ( 上 ),2025(13):0121- 0123.
[5] 教育部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本文系 2023 年度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 备、教、学、评” 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课堂教学实践》编号:MJY KT 2023- 060,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