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时期的古藏文与汉文文言文比较分析研究
完玛措
西南民族大学
一、吐蕃时期的古藏文文献分类及特点
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是研究吐蕃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这些文献包含宗教、历史、文学、哲学、天文历算、医学等诸多领域。
(一)这些藏文历史文献主要类型及代表作有:
历史文献: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包含“编年大事记”“赞普传略”“历代大相记”等内容,是研究吐蕃历史的珍贵资料。
宗教文献:吞弥·桑布扎翻译的《二十一显密经典》《宝星陀罗尼经》等佛经,是佛教在吐蕃传播发展的重要见证。
法律文献:《十善法》是用吐蕃文字写成和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条文,规定了吐蕃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文学文献:如《柱下遗教》《巴协》等,具有文史不分的特点,既记载了历史事件,又有一定的文学性。
(二)这些古藏文文献的特点
时代性强:反映了吐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状况,如唐蕃会盟碑体现了当时唐王朝与吐蕃的政治关系。
内容丰富:涵盖领域广泛,涉及历史、宗教、法律、文学、医学、天文历算等,为全面了解吐蕃社会提供了丰富素材。
文字古朴:吐蕃时期的藏文文字风格古朴,书写形式多样,有楷书、草楷等,所用纸张多为河西汉地所造,也有写在木简、羊皮等材料上的。
二、古藏文文献和汉文文献的差异性
古藏文与汉文文献,承载着不同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在多方面展现出独特性。这些大量的文献,对研究不同语言文字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通过搜集和阅读,比较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出不同语言文字的文献,在形式、内容、格式、年代、历代演变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独特性。
(一)古藏文文献与汉文文献在形式上的差异
古藏文:多写于桦树皮、羊皮、木牍,后有纸张。字体多样,如乌金体、乌梅体 ,文献常长条经页,木板夹护。
汉文:载体从甲骨、金石、竹简、缣帛到纸张。书写形式从竖式书写、无标点,发展到横排标点。字体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
(二) 内容方面的差异
古藏文:宗教类比重高,阐释教义、记录仪轨等。如《丹珠尔》是佛教论著总集。历史文献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录王朝大事与赞普事迹。
汉文:内容广泛,儒家经典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史书《史记》《资治通鉴》编年记事,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及各朝代诗词文赋,展现文学成就。
(三)学术价值方面的差异
古藏文:研究藏族历史文化、宗教传播、民族交流的关键资料,助于了解青藏高原古代社会。
汉文: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发展,为研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提供丰富素材,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演变的重要依据。
三、萨玛葛象雄灭国之歌和屈原的《九歌• 湘夫人》对比分析
1、 道歌是藏文文学当中特殊的口头形式的文学,是吐蕃王朝时期创作的诗歌,这些道歌在敦煌藏文写卷中有记录,具有极强的口头传统和即兴创作的特点。这些道歌不仅在宗教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文学和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下文是松赞干布的妹妹萨玛嘎唱的道歌,也称为象雄的灭国之歌藏文原文
བཙན་མོས་མགུར་བླངས་པའ།། ཡུལ་གྱི་ནི་སྐལ་པོག་པ།། ཁྱུང་ལུང་ནི་རྔུལ་མཁར་ཞིག། . བྱང་འབྲོག་ནི་འབྲོང་དགུམ་ན།། པུ་ནས་ནི་ཁུས་འདེབས་པའ།།
创作背景:萨玛葛的《象雄灭国之歌》主要涉及象雄文明的衰落和吐蕃的崛起。象雄是古代西藏高原的一个古老文明,其影响力深远,但关于其具体的历史细节知之甚少。象雄文明的影响在西藏随处可见,如煨桑、玛尼石堆、转山、挂经幡等习俗,这些都与象雄文明密切相关。
2、屈原《九歌 • 湘夫人》原文如下:
九歌 •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创作背景
《湘夫人》是屈原根据楚国祭歌改编创作的《楚辞·九歌》中的一首,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
(二)萨玛葛象雄灭国之歌和屈原的《九歌 • 湘夫人》诗歌体裁对比分析
1、相同点
(1)都是六字古诗文
萨玛葛象雄灭国之歌和屈原的《九歌• 湘夫人》,全诗以六言为主。言简意赅,通过极少的言语表达了作者的丰富的情感。
(2)都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
《九歌 • 湘夫人》中的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女神和男神,象征着楚国的自然神灵。他们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楚国人民对自然神的崇拜和对真挚的向往。湘君象征着楚王,湘夫人则象征着屈原自己,屈原通过这对神祇的关系,隐喻了自己对楚王的忠诚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萨玛嘎的歌词里的野牦牛在隐喻某个势力,她在歌词里怎么打到象雄的军事计划都用非常隐秘的方式唱出来,什么深谷里呼喊用谁、谷口打暗号用谁、从中路射杀牦牛又该如何做,甚至把打完象雄以后,怎么分战利品都给安排了。
(3)语言简练。
萨玛葛象雄灭果之歌和屈原的《九歌 • 湘夫人》都可以看出,所用语言简练,不喜繁琐冗长的修辞,而是注重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这些歌词既有民歌风情却也不失精炼典雅,句式活泼,增强了节奏感。
(4)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
萨玛葛象雄灭果之歌和屈原的《九歌 • 湘夫人》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湘夫人诗中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如“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等,展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如同江水般汹涌澎湃,无法遏制。“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等句子则通过反常的景象,表达了湘君内心的失望和无奈。湘君欢喜地准备新婚房子,如诗中描写,“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萨玛葛象雄灭果之歌当中作者运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野牦牛、鱼、水懒、雄鹰等形构成一个生动的形象,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些丰富的想象使得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精密结合表达的作者丰富的情感。
2、不同之处
萨玛葛象雄灭国之歌和屈原的《九歌 • 湘夫人》除了在内容上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之外对大是不同点主要有:
心理描写方面的差异明显
湘夫人中对于湘君的心理变化有很细致的描写,如“目眇眇兮愁予”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的热切期盼。“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通过描写颠倒的景象表现湘君内心的焦虑不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通过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是情感。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对比可以看出萨玛葛象雄灭国之歌当中的情感主要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借助于物品,如绿松石,宝剑等物,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的句式很少,湘夫人当中主要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用比喻来描写人物的情感,非常细致的描写了人物的喜悦惆怅悲伤等心里的情感。
参考文献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由王尧、陈践译注 1980 年 10 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吐蕃大事纪年》林冠群 2013 年01 期中国藏学
《吐蕃碑文与摩崖石刻考证》巴桑旺堆著 2013 年 04 月西藏人民出版社
《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时期者龙丹兴庆寺钟文研究》兰却加2016 国家新闻出版
《吐蕃藏文献诠释》高瑞2001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古藏文词典》阿旺措成2020 北京民族出版社
《吐蕃时期古文献》扎西才让2019 北京民族出版社
《藏汉大辞典》张怡荪主编2015 北京民族出版社
《敦煌吐蕃文献选辑• 文化卷》郑炳林2011 北京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