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施工预控方法应用研究
王永辉
烟台市蓬莱区北沟镇人民政府 265601
引言
现浇混凝土楼板广泛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稳定性与耐久性。温度、湿度变化及施工工艺等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楼板易出现裂缝,影响结构安全性与长期使用性能。传统裂缝防治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质量和安全的高要求,亟需更高效的技术手段。BIM 技术作为集成化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在施工前开展模拟,提前识别潜在裂缝风险,实施有效预防措施。依托 BIM 技术,施工人员能在实际施工中实时监控混凝土状态,有效减少裂缝发生。
一、BIM 技术在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应用价值
(一)BIM 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基于数字化模型的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方法,依托三维模型集成建筑项目各类信息,形成可视化数据平台,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中,BIM 技术可展示结构空间布局,还能全面集成施工工艺、材料使用、施工进度、成本控制等信息。对混凝土浇筑过程开展虚拟仿真,BIM 技术能实时捕捉潜在问题,提高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应用该技术可在施工前预测潜在施工难题,提前采取措施,减少裂缝发生。
(二)BIM 技术在裂缝预控中的优势分析
在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中,裂缝出现主要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BIM 技术依托环境模拟与动态数据分析,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环境变化,及时发现温度和湿度异常波动,有效开展预警,BIM 技术可帮助施工人员计算混凝土浇筑量,还能模拟混凝土收缩与膨胀变化,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材料配比,减少施工不当导致的裂缝问题。BIM 协作功能支持设计、施工及监理团队共享信息,确保施工各环节紧密配合,进一步提高裂缝预控准确性。
(三)BIM 技术的实施步骤与流程
BIM 技术的实施过程通常从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正式启动,借助专业建模工具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型,后续针对模型参数、结构合理性展开深度分析与优化调整,在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环节,需先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特征、所用材料性能参数等进行全面细致调查,再依托 BIM 平台搭建包含这些关键信息的专属三维模型,通过对施工全过程中混凝土配比、浇筑速度、养护数据等各类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动态反馈,能够全面分析混凝土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裂缝风险【1】。施工现场每小时的温湿度变化、混凝土从浇筑到硬化各阶段的状态参数,都可在 BIM 模型中实现实时动态监控,一旦系统捕捉到温湿度异常、硬化速度失衡等情况,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具体的工艺调整、养护方案等合理建议。
二、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影响因素
(一)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温度变化是引发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关键因素之一,混凝土浇筑后需经历初凝至硬化的完整过程,此阶段内温度的频繁波动会促使混凝土内部形成明显温差应力,这种应力若超过材料自身承受极限,便会为裂缝产生埋下隐患,当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处于较高水平时,与内部相对较低的温度形成显著梯度,极易引发表面出现不规则裂缝。温度持续升高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率会大幅加快,进而产生明显干缩效应,这种效应会进一步拉张混凝土结构,显著加大裂缝形成的概率,在高温季节施工时,施工现场的温度管控工作难度增加且尤为关键,而 BIM 技术可在施工正式开展前,通过精准模拟不同温度场景,预测出温度波动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的潜在破坏,据此制定针对性温控方案,实现科学有效的温控管理。
(二)湿度波动及环境因素对裂缝的作用
湿度波动对混凝土裂缝产生有重要影响,混凝土硬化需水分支持,湿度不足或过高均会影响其干缩与膨胀过程,环境湿度较低时,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引发表面收缩并产生裂缝。湿度过高时,混凝土可能出现膨胀,造成内部应力积聚,进而产生裂缝,BIM 技术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湿度,结合周边环境数据模拟并预测湿度波动对混凝土的影响,提前采取适当湿度控制手段减少裂缝发生。
(三)施工工艺与材料配比的影响
施工工艺合理性与材料配比直接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混凝土配比不当,像水泥、沙子、骨料比例失衡,会使混凝土抗裂性降低,进而加剧裂缝发生【2】。浇筑过程工艺操作不规范,比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浇筑时产生气泡或浇筑过快,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足,形成微裂缝,BIM 技术能在施工前模拟不同材料配比对混凝土的影响,帮助施工人员优化材料选择与工艺参数,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裂缝产生风险。见表1:
表1:施工工艺和材料配比对现浇混凝土楼板抗裂性的影响

三、基于BIM 技术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施工预控方法
(一)BIM 技术的裂缝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裂缝形成与多种因素交织密切相关,BIM 技术对温度、湿度、施工工艺、材料配比等因素综合分析,可建立裂缝风险预测模型,模型依托施工现场实时数据,开展裂缝发生动态预测,为施工管理提供预警功能。分析历史数据、施工条件及环境变化,BIM 技术能模拟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变化、湿度波动与应力分布,预测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和时机,指导施工操作与材料选择。
(二)基于BIM 的施工过程监控与预警机制
基于 BIM 的施工监控系统安装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现场温度、湿度、混凝土浇筑情况及硬化过程关键数据,将数据上传至 BIM平台处理分析【3】。施工人员通过该平台随时获取混凝土楼板实时状态,包括温湿度变化与硬化进度,监测到温湿度超设定安全阈值,或检测到混凝土出现不均匀收缩等异常现象,系统自动发出预警并提示施工人员调整,这一智能预警机制有效防止环境变化或施工不当导致的裂缝,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性,显著提高施工精度并减少返工率。
(三)施工预控方法的优化与实施效果分析
BIM 技术实施能有效预防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也能在施工过程中优化调整,分析预测结果,施工管理团队可及时识别施工潜在问题并调整,调整浇筑速度、增加湿度控制、优化材料配比等。此类方法实施显著减少裂缝发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性,BIM 技术施工预控方法提升施工效率,也减少后期修复成本,对提高整个项目质量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基于 BIM 技术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施工预控方法,对施工过程精确模拟与实时监控,有效减少裂缝发生风险,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性,该方法结合温湿度等环境因素,优化材料配比和施工工艺,具备较高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BIM 技术持续发展普及,未来将在更广泛建筑项目中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更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管树祥. 钢网膜减重块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质量控制要点[J].建设监理 ,2025,(07): 43-45+54 .
[2] 裘佳炜 .BIM 结合激光扫描技术的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构件定位研究 [J]. 建筑技术开发 ,2025,52(07):92-94.
[3] 周志军 . 超长复杂自由曲面现浇混凝土屋面结构设计与施工[J]. 居舍 ,2025,(14):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