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质疑问难精神的培养
黄世伟
巴南区箭滩河小学
百度百科中提到,“质疑”一词,读音为zhì yí,意为提出疑问。其中,“质”为询问、责问,在此作动词,有时含反问之意;“疑”表示疑问、疑惑。详细解释即为心中有疑惑而提出以求解答。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总目标提出:要对数学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认识数学价值,欣赏数学之美,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开展。
一、宽容异议,使学生敢于质疑
老子在《老子》第 64 章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让孩子养成质疑习惯,需让质疑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发,让质疑的土壤在学生心里积累,让质疑的行动在学生脚下开启。
学生质疑的起点在于老师。在家长眼中,听话的孩子常被视为优秀。但家长往往因自认为经验丰富,对孩子质疑多加批评与否定,导致孩子不敢质疑。而在学生心中,老师神圣不可侵犯,老师的话和结论都被视为正确。因此,当孩子面对老师的误判时,往往不知所措。此时,若孩子敢于质疑,就能避免错误。
故意“出错”能让孩子质疑的种子发芽。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故意犯小错,孩子必然会提出不同看法。当有个别孩子指出老师错误时,老师应大力肯定其思考,让全班孩子向其学习,使其成为榜样。只要有一个孩子的质疑得到认可,就会有其他人效仿。
对于不敢质疑的孩子,老师要创造机会,单独交流时慢慢引导,让更多孩子敢于质疑。对于独特见解的孩子,老师要给予充分宽容。
二、欣赏异议,让学生乐于质疑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敢于质疑只是质疑的第一步,点燃了质疑的星星之火。要让这火“燎原”,就需让学生对质疑产生兴趣。
偶尔故意出错,学生能理解;但长期如此,学生会觉得老师“做作”。故意出错只是告知孩子质疑值得肯定,但孩子会察觉老师在考验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成长无益,只是为质疑而质疑。要让孩子对质疑产生兴趣,就需在质疑中得到认同与欣赏,体现自身价值。当学生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时,老师要真诚赞美,让孩子感受质疑的乐趣。
此外,在新知识教学中,可让孩子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研究、探讨,让学生体会质疑的好处。当有同学提出有理有据的想法时,老师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乐于表达独特想法。尤其是当孩子有理有据地对他人判断提出异议时,老师更要欣赏,使孩子逐渐对质疑产生兴趣,乐于质疑。
三、小处入手,让学生善于质疑
《论语·魏灵公》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要养成质疑习惯,必须学会质疑方法。若学生不明质疑,就不知从何下手,无法形成质疑习惯。
《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上·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提到:“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中最可贵的是怀疑态度。真正好学之人必须学会质疑。若只听从他人、学习他人本领而从不怀疑,社会就无法进步。学习过程中总有遗漏和疏忽,长此以往,社会只会退步。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进步,正是因为有人不断怀疑前人判断并大胆尝试创新。因此,有人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疑问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小疑则小进”,不断产生“小疑”,形成“疑”的意识。有了小疑并获得发现后,才能产生“大疑”,进而有大进步。要学会质疑需从小处着眼,细微之处越能体现水平。引导学生从小处生疑,形成生疑意识,通过练习最终学会质疑。
质疑可从“疑己”开始,再到“疑他”。“疑己”是审视自己行为和解决问题方式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该如何处理。“疑他”则是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保持怀疑态度。
“疑己”和“疑他”不可偏废。只“疑己”则“学无所进”;只“疑他”则“识无所长”。如何“疑己”呢?可从作业开始,每次做完后认真检查,发现错误,思考行动是否合理。如何“疑他”呢?可从老师对作业的判断入手,当自己深思熟虑的答案与老师判断不一致时就应生疑。每一次疑问的产生与解决都会让孩子有新认识,逐渐学会质疑。
四、营造氛围,让学生惯于质疑
《孔子家语·六本》提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要让孩子养成质疑习惯,就需营造质疑氛围。
当孩子开始质疑时,可能因思维不缜密导致质疑有误。若其他孩子发现是提出质疑者的错误,可能会否定、轻视甚至挖苦、嘲讽。若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可能从此不敢质疑。这种情况可能对整个班级产生负面影响。
当孩子提出质疑后,无论其质疑是否合理,能站出来说出想法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因此,当老师发现提出质疑的孩子思路或看法有误时,要提前预判,肯定其发言,并让其他孩子感谢他避免犯同样错误。
同时,当孩子提出质疑时,要引导其他孩子用欣赏的态度看待。当孩子们看到提出质疑是安全的,就能逐渐大胆地提出疑问。
当孩子养成质疑习惯后,若老师犯错,孩子自然能指出;孩子就能利用结论主动学习,遇到不懂问题时能正确作出判断和决定。
《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上·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提到:“疑者,觉悟之机也。”质疑是一个人获得新认识的机会。孩子养成质疑习惯后,学习会更具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不唯权威,一切讲求证据,进入真实有效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