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
徐凤佳
常州经开区小学
摘要:在“五育”融合的教育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五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劳动教育;育人模式
引言: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劳动教育还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提升道德品质、增强智力和动手能力、促进身体健康等。
一、“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构建的意义
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劳动教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同时促进智力、体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在劳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和义务,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还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化。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学校可以形成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劳动教育也能够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五育”融合的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的策略
(一)跨学科融合,强化劳动教育的综合性
跨学科融合在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将劳动教育与科学、艺术、人文等多学科深度结合,我们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学习环境。以“绿色校园”项目为例,学生在科学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亲手种植植物,悉心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植物生长的生物学知识,还通过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段,将植物的点滴变化记录下来,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作品。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更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提升了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育人模式,我们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了全面发展,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实践,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体验劳动的平台。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例如,在“小小厨师”活动中,学生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纷纷化身小厨师,学习烹饪的基本技巧。从切菜的细致入微,到炒菜的火候把控,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烹饪技能,更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对劳动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他们明白了每一道美味的菜肴背后,都凝结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与智慧。通过劳动实践,学生们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懂得了感恩与回报。同时,劳动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让他们更加珍惜集体的力量,愿意为集体的荣誉而付出努力。因此,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学习,更是品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育,它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劳动教育
家校合作在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得到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深入开展“家庭劳动日”这样的活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等日常琐事。这不仅是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他们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这一过程中,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记录下孩子劳动的点滴,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并在班级群中分享这些宝贵的瞬间。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劳动热情,也促进了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与沟通。通过“家庭劳动日”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在家庭中承担责任,也学会了如何在劳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为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家校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提升他们参与度和成就感的关键所在。学校通过设立劳动奖章、劳动小能手等荣誉称号,为那些在劳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以“劳动小明星”评选活动为例,每月都有一批新的劳动小明星涌现出来,他们或在校园绿化中做出了显著贡献,或在班级卫生劳动中表现出色。学校会在全校范围内对这些学生进行表彰,让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认可。这样的活动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更让他们深刻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荣誉的激励下,学生们在劳动中变得更加积极投入,他们乐于参与、乐于奉献,努力争取成为下一个月的劳动小明星。通过这一激励机制,学校成功地营造了一个人人热爱劳动、人人参与劳动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念和价值观的新时代小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实践。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推动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化和社会的进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而努力奋斗。在这一育人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苈桐.“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J].启迪与智慧(上),2023(11):36-38.
[2]邬丽萍,马丽娜,卓晓雷,等.“三位一体”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2021(11):47-50.